请不要随便对孩子开玩笑
请不要随便对孩子开玩笑,他们会当真的。
说实在的,我一直不太喜欢成年人对孩子随便开玩笑。他们自以为那是在逗孩子开心,自以为在活跃交流气氛,自以为玩笑话过去了,便如轻烟薄雾般随风而散。
殊不知某些不恰当的玩笑话,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埋下不安全的隐患,带来永久的伤痛。
玩笑1:你不是我亲生的
“你不是我亲生的,是从XX路边的垃圾桶里捡回来的。”这个玩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中招过,还乐此不彼地在自家孩子身上继续实验。
为增加玩笑的可信度,也为了达到更好的反差效果,有些大人还会煞有其事地描述事情发生的细节,比如时间、人证、物证等等,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极有可能信以为真,从此背负被亲生父母抛弃,寄人篱下的重重心事,偷偷摸摸踏上莫须有的寻亲之路。文友梅姐姐在《遇见|亲生父母》一文里,就曾写到这类玩笑给她带来的无限伤痛。
这真是逗娃一时爽,害娃一生苦。
玩笑2:打死了就不要了
有一次,我与倪在房间里玩笑打闹,可爱多上来拉架不成,只好在一旁生气大喊:“别打啦,等下把我妈妈打死了。”
倪当时正在兴头上,哪舍得停手,便随口应他一句:“打死了就不要了。”
“打死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想到以后的日子里,可能没有妈妈的陪伴,可爱多立马嚎啕大哭,“我爸爸把我妈妈打死了!”伤心的泪珠一颗颗从他的脸上滑落,直至将红扑扑的小脸儿完全淹没。
可爱多的真心话令我与倪哭笑不得,玩闹不得不立即终止。
“妈妈没死,妈妈还活着!”我赶快跑到可爱多的面前晃荡,宣告妈妈还活着的事实。
“刚才我真的以为你要被爸爸打死了。”一说完,可爱多立刻扑到我的怀里,情不自禁地嘤嘤哭泣。
“谢谢你这么在意妈妈,不过妈妈真的没事。”我紧紧地搂着瑟瑟发抖的小人儿,跟他柔声解释道,“爸爸妈妈刚才在开玩笑,不是真的在打架。”
“就是在打架,我都看见了!”可爱多不赞同我的说法,也不肯相信我的解释,坚称自己所见为真。
后来,隔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慢慢从这种惊恐、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玩笑3:你妈更爱你哥
小时候,亲戚、邻居们经常对我磨耳根,“你妈更爱你哥,你爸才是最宠爱你的那个人。”
因为这句玩笑话,从小到大,我一直与妈妈心有隔阂。心中默认爱我的人只有爸爸,妈妈是属于哥哥的。
妈妈从小就训练我洗衣、做饭、擦地,洗碗,我也认为是偏心所致,因为妈妈很少这样要求哥哥。
直至几年前,妈妈亲口对我解释,这个天大的误会才得以化解。“我从小培养你做家务,只是为了让你早日学会自力更生,成家以后不被旁人说闲话。”
至于偏爱,“你和你哥都是我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说我更爱谁呢?”那不过是旁人开的玩笑而已。
玩笑4:你是家里多余的
前几天,倪一脸正经地对可爱多宣誓主权,“这个家是我和妈妈的,房产证上只有我和妈妈的名字,没有你的名字。
可爱多一听这话,立刻纠正道,“不对,这是我们三个人的家,房产证上有我的名字。“
“我和妈妈还有结婚证,结婚证上也只有我和妈妈的名字,没有你的名字。” 倪兴致勃勃地继续说,“妈妈是我的,你是多余的,这个家没你的份。”
“不对!”可爱多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嘶吼反击道,“妈妈是我的,这个家有我的份!”
眼见两人剑拔弩张,我赶紧出来调停,“这个家是我们三个人的家。我是爸爸的老婆,是你的妈妈,但我不属于你们任何人,我属于我自己。”
谁知,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衅。”
“妈妈说了,明天让我做菜。明天,我就只做我和妈妈喜欢吃的菜,做鱼、虾、贝壳、海螺、螃蟹……就这五个菜。”
“不行,还要做青菜和鸡蛋。”可爱多一听菜谱里全是自己不喜欢吃的菜,立刻发出抗议。
“明天我主厨,我说了算,就这五个菜。”
可爱多见爸爸固执己见,转而向我求助:“妈妈,明天你做菜,做我喜欢的菜,就只做青菜和鸡蛋。”
我还没来得及答应,倪又火上浇油,“我等会去买麦当劳,跟妈妈一起分享,没你的份。”
这下,可爱多彻底炸毛了,怒气冲冲地跺脚道,“哼,我和妈妈也去买麦当劳,没你的份。妈妈,你陪我去买!”说着,就拽着我的衣角要出门去买。
倪三番五次故意挑衅,令我勃然大怒。“你怎么能跟孩子开这种玩笑?可爱多分不清玩笑和真话,会把一切都当真的。”
“我在跟他开玩笑,你这么生气干嘛?”倪觉得我这火气来得莫名其妙,破坏了他的亲子互动。
“你这不是开玩笑,是挑衅,是故意找茬,让人听着很不舒服,也会让孩子伤心的。”我要求倪保证,下次不再跟可爱多开这样的玩笑。
虽万般不情愿,可倪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
不过,历经这次不恰当的玩笑,倪最终也自食恶果。可爱多记恨了他好几天,见他就躲,不愿亲近。
记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曾就开玩笑有过这样一段阐述: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儿童的位置上,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因此,请大人们跟孩子开玩笑时,注意掌握分寸,把握尺度,切莫过分。孩子们虽单纯可爱,天真善良,但不代表他们可以被“愚弄”,被欺骗,被恶意挑衅。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探讨这些年你最讨厌或最喜欢的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