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束般的恋爱》有感——当有一方失去对生活的热爱,爱情终会失败
电影中男主山音麦和女主八谷娟爱情的开始,曾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因为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互相吸引的两个人,由于灵魂上的共鸣而走到了一起。共同喜欢的书籍、漫画、游戏,是这些,而不是那些现实条件的相合,让他们爱上了对方。
然而,变化发生在麦工作之后。被工作榨干了精力的他,就算回到家后,也不再有兴致关注那些曾经的爱好,他和娟之间渐渐有了分歧。但最让我感到难过的并不是他因为忙于工作而不得不放弃这些爱好,而是他居然认为这是“成年人”该有的模样。他向娟提出求婚,娟因为他们之间已经很久没有过深层的交流了而不想接受,他却觉得“娟要保持这种小孩子恋爱的心态到什么时候”。最终,他们两人分道扬镳。
或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或许有人会拿很多人在进入这一阶段后就结婚了来反驳我,说就算人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爱情也不一定失败,这不是步入婚姻殿堂了吗?然而,进入婚姻就代表他们的爱情成功了吗?失去了对对方的激情、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放弃了曾经的兴趣爱好,仅仅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我看来,工作忙只是一部分原因,起码山音麦在工作数年后,看得出来他的境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无论在经济条件还是闲暇时间上面都是。根本原因,不是他被工作压垮了,而是他主动放弃了对生活的热爱,认为现在这样的平淡才是理所应当。
中国传统夫妻的结合,大部分是通过媒妁之言,少有自由恋爱。即便是自由恋爱,多数也终将结婚生子,接受那种恋爱激情的褪去,放弃年轻时的很多梦想,这便是老一辈的经验之谈,仿佛他们认为这都是人生必经的旅途。然而从前的社会情况,远远不可套用至现在,当今年轻人在新式教育之下,也比上一辈人更懂得怎么追求美好生活。
去年,中国新增人口只有48万,标志着少子化在中国成为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年轻人不生孩子,内卷、惧怕自己孩子的阶层下降、惧怕经济上的压力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恰恰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结束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这两者恰好在同一时间点重合了——这便是为什么并不内卷的许多西方国家,也面临着少子化的困境。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对方的激情的爱情已经死了,死了的爱情为什么要进入婚姻,而养育后代又有什么必要性呢?活好自己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
而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如今中国总体上已不再缺乏劳动力,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产业劳动力缺乏,而有些产业劳动力过剩。换言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分配不均”,因此应该着重进行调整的是劳动力分配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即便是目前这种低下的人口增长率,也完全支撑得起中国的发展,毕竟中国早就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了,现在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结婚率低下、生育愿望不高——因为我们确实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像山音麦那样活着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早已该进入追求美好生活的阶段,就算暂时被现实的重担压垮,也千万不可觉得这就是“成年人”的正常状态,以此为借口放弃那些爱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从你放弃这些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已经成为行尸走肉了。没有对生活的热爱的人,或许能得到婚姻,但他已经得不到爱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86718/8b1a208e9041d2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