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传》他的一生,有太多让我们受用终身的优秀品质。
杂交高产水稻研究成功,所有人都沉浸在欣喜当中,唯有袁隆平,对三系杂交稻依然不满足。
他觉得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序和生产环境较为复杂,组合新种子周期长,成本高,如果环境时常发生变化,三系稻是很难适应的。
就在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了的情况下,袁隆平坚信,跳一跳,就能够得更高,所以大胆提出进一步攻坚“两系”稻,与此同时,大多数人担心的是如果两系稻研究不成,那袁隆平之前的荣誉就将不复存在,大家劝他,收手吧,万一搞砸了名声就毁了。
他的回答是:“搞科研就如同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以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算得了什么呢!”袁隆平的回答,无疑是无私无惧的创新者所具有的宝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就这样,袁隆平又一次扎进科研里,可科研这东西,每一个新想法、新点子,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袁隆平的坚持和不断鼓舞下,全国很多水稻研究人员也积极投入到研究中。
这一开始,就注定结束遥遥无期。终于经过了9年的努力,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杂交稻。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的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技术。
9年的协作攻关,袁隆平再一次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两系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不仅不是终点,反而是起点,袁隆平心里,装的是国家,是人民,在这个起点上,袁隆平开启了水稻杂交的第三次探索。
他说:“我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有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能业经济增长奇迹,令世界漏目。然而我们却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并地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的21亩降到目前不足1.5亩。据预测,中国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16亿,而宝国的耕地面积每年却还在以百万亩的速度减少。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为此保时未来谁来养活中国?这几乎引起了一阵世界性的恐慌。”
此时的他,又开始萌生新的点子了,那就是研究超级杂交水稻。
超级杂交稻的研究,袁隆平定了不同的目标,一期目标是杂交水稻的研究,二期目标亩产量达700公顷,三期目标800公顷,四期目标1000公顷……
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顷时,袁隆平已85岁了,可他还是和原来一样,信心十足,希望从85岁到90岁6年的时间里,突破杂交水稻900公顷到1100公顷。
八九十的高龄,袁隆平依旧怀揣希望,心中充满希望,不断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这位永远像孩子一样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老人,有太多的品质值得国人好好学习,尤其在今天这个科技领先的世界,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社会,更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袁爷爷,认识袁爷爷。
也真心觉得这位英雄人物有太多的品质,可以作为教育素材,写到教材里的,让后辈们都学习一下。让大家真正的认识这位英雄,让大家在提到“”袁隆平”三个字时,不仅仅只记得杂交水稻而已。
他有太多的品质,有太多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