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新生儿——读哈代《苔丝》

2021-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艳子微时光

2021.3.22 【蓝月谷】读书会第十二期,分享经典名著哈代的《苔丝》。以下我的读书札记。

一、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1840-1926),1840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186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等。

托马斯·哈代在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既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又是英国20世纪大胆探索和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1910年,哈代获得英国文学成就奖。

二、本书导读

《苔丝》最初在杂志上连载,1891年以书籍发行。小说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

1924年,小说被改编成无声电影。

1979年,由英法合作改编为电影《苔丝》,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17岁的德国演员娜妲莎·金斯基饰演主角黛丝。娜塔莎·金斯基惊人的美吸引了制片人,事实证明,她赋予角色以一种沉静的力量,她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这对未来影片的成功是至关重要。《苔丝》成为电影史上的杰作。

1998,英国伦敦周末电视改编为电视系列剧《苔丝》。

2008,英国BBC改编为电视系列剧《苔丝》。

1934-2011,约19个中译版本。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哈代的名字是和《苔丝》画等号的。

1981年,中国进口电影《苔丝》,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完成译制。以刘广宁、童自荣、乔榛、毕克等组成的配音班子,把电影《苔丝》打造成了一部译制片杰作。《苔丝》中给苔丝配音的是刘广宁。一位影迷说,“刘广宁天使般的声音赋予了这个德比郡的农家少女一种近乎圣洁的光辉。”

什么叫经典?这就叫经典。

1.主要人物

苔丝·德伯菲尔:出身贫寒乡村姑娘,美丽,纯洁,善良,勤劳。

是家中的长女,16岁,其后两个孩子死了。下面还有12岁的丽莎,9岁的弟弟亚伯拉罕,两个妹妹:希望与谦逊,3岁的男孩,刚满周岁的婴孩。

家中一共7个孩子(不算夭折的两个孩子),懂事的苔丝在某种意义中上说,是家中的“代理母亲”。

亚雷克·德伯维尔:富裕乡绅的本家独子,乡野称霸,荒淫好色,为非作歹。

其父亲西蒙·斯托克,才去世,本是北方一个诚实的商人(有人说他是放债),发财之后,决定换个姓氏,就在大英博物馆研读了想定居地区的家族文献,包括完全灭绝、一半灭绝、完全衰败以及破产的家族。最后选定了“德伯维尔”用作自家的姓氏。

安琪·克莱尔:所看到的只是人生,所体验的只是热切的生命的波动,没有偏见,不受信条和教义的控制与束缚。厌弃都市繁华,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

父亲:传统的老牧师,毫不自私自利,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一个姐姐:嫁给了一个传教士,到非洲去了。

两个兄长:大哥菲利克斯是教会的化身,在邻郡一个镇里的副牧师。二哥卡思伯特是学院的体现,在剑桥大学从事古典研究。两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是完全合乎标准的年轻人,是教育机器,年复一年造就出来的无懈可击的模范。

这家三兄弟,却走在完全不同的轨道上。两个哥哥觉得弟弟越来越不合世俗,而安琪觉得两个哥哥变得越来越心胸狭隘。

2.故事脉络

第一段:妙龄少女到失身女子

苔丝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先祖是赫赫有名的骑士德伯维尔之家,就让苔丝到本家亚雷克家攀亲,却被诱奸。苔丝离开亚雷克家,回家后发现怀孕,生下儿子后又夭折。

第二段:重振精神遇见爱情

苔丝再次离开家到奶牛场打工,遇到了安琪。两个心灵相惜的年轻人迅速相爱,在教堂里结了婚。

就在新婚当晚,两人各自剖白过往,安琪儿曾经在伦敦和一位年长女性有染,苔丝表示自己完全谅解。然而,苔丝的自白却让安琪陷入了精神崩溃的境地。安琪逃至巴西,让苔丝回家守候。

第三段:从弃妇到金丝鸟

短暂回家之后,苔丝开始游走在各处农场工作,繁重的体力劳作带来的收入,没有改变她那个岌岌可危的家庭。父亲去世,租的房屋被收回,一家人只能露宿室外。

曾经侮辱过苔丝的亚雷克再次出现,用照顾苔丝家人为筹码,让苔丝做了他的笼中金丝鸟。

结局:成为杀人犯

直到有一天,安琪从巴西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

美洲回来找到苔丝时,苔丝一脸木然“太晚了”。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雷克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琪,便愤怒地用一把切肉刀结束了亚雷克的生命。

在故事的结尾,苔丝和安琪过了十几天亡命鸳鸯的生活之后,被警察缉捕,最终被送上了绞刑架。

亚雷克只是伤了苔丝的身体,有过暂时的绝望压抑,内在的精神又重新生腾。但安琪的爱情与抛弃却彻底伤了苔丝的心,苔丝为了安琪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三、本书解读

3.1 从文学层面

哈代将如画的乡村生活环境、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动人的细节一起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给人以美感和享受。

(1)每一段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揭示苔丝心灵发展规律的某一段历程, 也呼应了苔丝的性格和命运。

在小说中, 在苔丝每一次出场前, 哈代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那里的环境。用特殊的环境描写来渲染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小说无与伦比的奇特魅力。

(2)人性的深度与丰富

文学即人性。

即使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年了,而且只是乡村里边的小人物,但是每个人物都不是绝对的善或者绝对的恶,都是丰富的,变化的。

苔丝那么单纯,却会变成杀人犯。亚雷克是富家的纨绔子弟,他有过皈依宗教的虔诚,也有帮助苔丝一家的善意。而安琪,他知书达礼,也有残酷决绝的一面。

(3)平淡故事却非常吸引人

哈代作品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他认为,“在普通人生活中搏动的强烈兴致、激情和生活谋略”是足以让艺术家创作一生的主题,所以,文学作品应当是“普通生活的精确描述”。他在作品中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乡村生活,表现人们壮志未酬的悲剧。

然而,普通人的生活也许会很平淡。哈代认为,艺术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既要忠实于生活,又要吸引读者,因此,艺术家应当描写“人类精神和肉体方面非同寻常的爱情”。所谓“非同寻常”指的是事件,而不是人性,因为“人性决不可以是变态的,否则就会失去可信性”。只有这样,作家才能在平凡与不平凡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加作品的现实性。

3.2 从心理学层面

本书的心理描写相当细腻,生动。

苔丝不爱亚雷克,但也不是十分的恨他,也有过些许的依赖。被他的热情所蒙蔽,糊里糊涂地委身于他。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也不想嫁给这种人。

苔丝爱上安琪,纠结要不要告诉真相。咨询母亲,自己写封信却误塞在地毯下,结婚前还在犹豫,到当安琪终于吐露心声后自己也道出真相。安琪知道真相后,苔丝在释然的,写得相当细腻。

最近在读《大象与骑象人》提到人际交往遵循互惠原则。人跟人之间彼此互惠,是一种深埋在我们心中的本能,也是群体生活的基本往来之道。

简单地说,就是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对方。因为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模仿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黏合剂,一种表达我们是同一伙的方式。

健康的关系来自平衡的施与受,互送礼物、互相帮忙、互相关心、互吐心声都是培养彼此关系的重要技巧,前三种技巧大家都懂,但互吐心声的技巧可就没那么好拿捏了。尤其是当对方告诉你他过去的感情经历时,会让你觉得你也应该淡点自己过去的情史才对。然而如果对方太早打出这张牌,你可能就会觉得有点矛盾。

从《苔丝》的结局看,互吐心声确实带来悲剧,尤其是情感经历,这也提醒在人际交往中要谨慎互吐心声。处理得好,增加粘合,处理不好,就是毁灭的悲剧。

三、探索苔丝悲剧的原因

1.原生家庭

母亲不假思索地生了一堆孩子,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知足常乐,例如别人是愁肠百节的事情,对于她这是无关痛痒,希望苔丝嫁到本家当阔太太。

父亲是一个小商贩,嗜酒,虚荣。

苔丝父母的虚荣,或者是依赖心理毁了她,他们寄希望于别人,希望通过别人的救助来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

苔丝读书不错,她一两年前才离开学校,离开时还是班上的尖子,本想在学校当个教员。苔丝本质上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面对生活困境,她不怕吃苦,再苦再累的事她都愿意去做。尤其是当她被安琪遗弃的时候,为了生计,她不停到处奔走做工,看着画面里她那单薄瘦弱的身影就让人心里一阵阵难过,不禁泪流满面。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全家被赶走,寒风里一家人无家可归,露宿街头。为了让家人有地方可住,她不得不向命运再次低下了头,投入了亚雷克的怀抱。

书中对此有精准的描述:“所有这些小家伙都是德贝菲尔船上的乘客,他们的欢乐、他们的必需、他们的健康甚至他们的存在,都全靠德贝菲尔家的两个大人来决定。如果德贝菲尔家庭的两个头目决定把船驶进贫困、灾难、饥饿、疾病、堕落、死亡,那么,这半打年幼的被关在船舱内的俘虏就不得不随着他们一同航行。没有人问他们是否愿意生活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之下。”

2.个人性格

苔丝善良,淳朴,情感真挚,当家庭不堪重负的时候,她也敢于去承担,有着刚强的一面。

苔丝的爱情悲剧除了来自社会、家庭,我个人认为还有一部分来自苔丝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

比如一开始的攀亲,和再次投入埃里克的怀抱,她都不够意志坚定。若当时再多熬一熬,再多坚持一下,等到安吉尔归来,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还有最后杀死亚雷克的极端行为。

3.对爱情的幻觉

马洛特的五朔节舞会,或者叫游行会,纪念当地的谷物女神节。安琪家三兄弟来布莱克摩山谷旅行,是为了消度降灵节假期,安琪看到都是女生,没有男伴,就决定留下与姑娘跳舞,但却没有与苔丝跳舞。苔丝“只因为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心有所属,勾起一缕淡淡的柔情,遗憾错过。

“我16岁时你在草地上跳舞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留下来爱我呢?你为什么不与我的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生活呢?啊,你为什么没有留下?为什么要走呀!”

之后却在牛奶场遇见又想爱,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被唤者和来者极少相符,恋爱的人与恋爱的时机也很难吻合。”

爱情是什么?

安琪以为爱上了的大自然的新生儿,清新,纯洁,温柔,甜静,贞洁, 周身洋溢着诗意,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诗。

最后当苔丝坦诚后,却发现是没落贵族的遗孕,没有知识的农村妇女。

同样一个人,却判若天渊。

爱情是什么?是一种幻觉:“爱的是长得一模一样的一个女人"

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

但是值得庆幸,这个为爱而生的女人,是带着爱而离开这个世界。

“是的,亲爱的,他们已经来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安琪,我几乎感到高兴,是的,非常高兴!这样的幸福原本就不会长久,这种幸福实在太过分了,我已经享受够了,而且我也不担心你会有嫌弃我的那一天呢。“

四、结语

女性的贞洁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不一样。

还有就是女性的生存发展环境,如果女性能接受教育,具备更多的生存能力,例如有能力远走他乡避开世俗,那人生际遇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这全是由于俺们生活在遭了虫害的星球上,而不是一个光洁完好的世界上。”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被嫌弃”的苔丝的一生:残酷命运的玩物,亦是时代风雨的弃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