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自救运动想法

后现代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产业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102人  80a257a8de42

      一、

  上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的大潮席卷中国。一些大城市逐渐具有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征,尽管还不是十分明显。而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说,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已经具备了这种的特征。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后现代转向,对于80、90后的青年一代来说,互联网已经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全部。尽管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程度,但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在21世纪的迅速不及,却在文化上,无限的拉近了东西方的距离。其罪主要的表现,就是大众消费文化的形成。

  文化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大众消费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以消费为特征的文化。与精英文化对个性和深度的追求不同,大众文化由于手中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必须体现出流行性和通俗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众文化是一种求新求变的时尚快餐文化。充斥在现代城市大街小巷里林林总总的快餐店,就是大众文化在餐饮方面最明显的体现。全球连锁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已经成为消费快餐文化的标志性品牌。这些所谓的“垃圾食品”,逐渐成为生活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白领和青年们的饮食习惯。

  与快餐文化相比,文化产业所提供的精神消费,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与大众文化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只有在后工业社会,精神消费才会成为大众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社会或浅工业社会,这只是属于少数社会精英的。后工业精神消费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为大众提供的娱乐消遣上。而正是在书刊、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媒体的出现,为全民娱乐提供了条件。尽管人们也海岛电影院和体育场去观看现场效果,但是电视和网络的直播转存,使更多的人能在现场缺席的情况下,去感受或重温当时的感觉。虚拟信息技术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使声音和影响的保存复制无比简单快捷。这就为处于不同社会层次的大众,提供了相同的欣赏机会。

  二、

  大众消费文化的娱乐性是首要的。一方面,社会物质产品的相对丰富,让更多的人追求精神的享受;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也让人不断寻求精神放松的途径。而文化产业,正是针对这两种需求,来生产娱乐消遣商品的。由于这些精神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创造也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大致将当今热门的文化产品,划分为一下几个方面:书报杂志、影视音乐、动漫游戏。从现代传媒的发展来看,书报杂志出现较早,影视音乐稍后,动漫游戏最新。受众的年龄,基本上由大到小,但也并非绝对。

  如果我们对这些与现代传媒关系紧密的文化产品稍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互过渡和联系是非常明显的。一部小说,可以很容易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反之亦然。当然,前提是这些作品能满足消费大众的精神心理需求,由文化产业所生产和退出的这些产品,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消遣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不仅需要休闲和放松,而且需要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此,文化工业还生产一些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产品。包括求职、婚恋、人际、养生方面的成功励志、生活百科;星座、风水、运程、预测方面的神秘术数、古代迷信;易学、道教、儒学、佛教方面的诸子百家、宗教典籍。由此可见,当今的文化产业,已经将满足消费大众一切精神需求的各种文化加工制作成商品。

  在中国,文化信息产业已经逐渐取代实体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中国经济由传统工业模式向后工业模式转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也是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拉近甚至超越西方国家的重要机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表面上十分的繁荣,但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中国文化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走上一条成熟健康之路,反而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严重的负面作用。

  三、

  大众文化的形成,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众文化的方向和品质。文化产生并不是仅仅被动的迎合、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而且也在以对流行和时尚的制造,引导和诱导大众的消费选择。尤其是在当今商业静静如此激烈的时代,每个文化商品生产者,都在不竭余力的,打造着自己的品牌,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种产品的竞争,在现代传媒时代,最明显的体现为广告的竞争。因为消费大众在接受一种产品之前,都是通过广告来了解这种产品的。而对于文化产品来说,由于其所提供的是一种精神产品,对于大众来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实用性,而是象征性。

  比如我们要买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更多考虑的是其使用效果。我们常见的洗衣粉广告,无论是哪个明星代言,广告内容都有对洗涤效果的介绍。但如果是比较重要的生活用品,那么,人们不仅要考虑其实用性,更要考虑其象征性。最明显的是对手机、电脑和汽车的选择。因为这些产品对我们来说,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象征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的消费社会,它们代表着使用者的个性、品位和地位。而对于精神产品来说,其象征性的意义,更远远的大于物质产品。我们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籍,直接体现着我们每个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层次,以及我们的社会文化群体属性。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精神产品本身,给消费大众带来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这些产品构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说,大众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精神产品的选择和接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在文化产业出现之前,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主要是官方的政府行为。广播电视、出版机构、书店报亭,对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公益性、教育性的,而非商业性、功利性的。当然,由官方主导的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宣传性和封闭性。但是,当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部分或全部向消费市场开放,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既自由又混乱的状态。就如同我们如今看到的那样,这些产品只要不涉及社会敏感和禁忌问题,就可以大行其道。

  后工业消费社会,所充斥的是一种娱乐和游戏精神,而目前的文化产业,正在大力的生产影视和网游产品。这些产品给人带来的大多是期待的落空和重复的无聊。这些流行性、快餐性的文化产品,缺乏真正的内涵和意义,给消费大众带来的,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效果。越是空虚无聊,就越想暂时精神麻醉自己,而清醒之后又倍觉空虚和无聊。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被这些精神鸦片耗尽精力,无法自拔。“网瘾”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体现。

  四、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大众消费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既有相同的一面,也存在者明显的不同。从形成时间来看,西方的后工业社会特征,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已经初露端倪。并在六、七十年代逐渐的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法国的后结构主义、英国的文化研究等批判思想相继兴起。这些文化思潮,在大众消费文化兴起之初,就确定了一种反抗和抵制姿态,这促使成长于摇滚乐和嬉皮士时代的大学生们,在六、七十年代,发起了一场普遍的“造反”运动。这说明,在已经“启蒙”或正在“启蒙”之中的欧美后工业社会,大众文化确实存在者个人解放的意义。

  中国的大众消费文化,是在九十年代之后兴起的。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已经初步具备消费社会的特征。但是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欧美已经存在数百年的成熟市民社会。以及由长期而深入的思想启蒙运动影响,所形成的具有现代理性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在十年文革期间,中国的正常教育事业基本中断,改革开放之后的九十年代,现代教育才刚刚起步十几年,大中小学教育,还处于一种改革探索阶段。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文盲和半文盲,在中国总人口中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改革开放之后的入学者,大部分还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在中国真正完成中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比例相当小。而在应试教育主导的教育模式中,分数和升学率成为教育发展的目标,思想道德和现代公民素质教育基本空白。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中的断裂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资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等种种因素。导致中国九十年代的消费大众文化形成之初,就确立了满足大众感官欲望的庸俗基调。

  五、

  从文学图书市场上看,九十年代以《废都》、《白鹿原》为代表的所谓名家作品,充满了大量的色情和迷信描写,而其余的文学作品,更是充斥着各种对感官欲望的刻意表现。从“欲望写作”、“私人写作”到“身体写作”,最后一路下滑到“下本身写作”。而这些还是文坛上的被批评家研究,并赢得了包括矛盾文学奖在内的“纯文学”作品。而在消费大众中更为走红的“通俗文学”和“畅销作品”,更是等而下之。中国的文化图书市场在形成之初,就已经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了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文学图书市场,知识中国整个文化市场的一部分,自从新世纪以来电脑网络和移动通讯的普及,以及以音频视屏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开始将中国的大众消费文化,推向“读屏”时代。传统的影视传播,完全超越了以前欣赏者的时空限制,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随时下载观看。这促使影视文化比以前的发展更加快速和繁荣,影视作品的数量也成倍的增长。但是,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每部电影在正式上映和播出之前,都会做耗资巨大的宣传。在北京市区内几乎每个公交站点的广告灯箱,都会在一两周内,更换最新的电影海报,公交上的移动传媒,也在同步循环播放最新即将上映的电影资讯。但在实际上,在每年推出的影片中,大多数被观众评价很低。

  电视剧的情况可能会稍好一些,毕竟连续播放的形式,要求每一集都有相关的看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个现象是经典的重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电视剧《红楼梦》的重拍。早在开机拍摄之前,以“选秀”为明的媒体炒作就已经开始了。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批评和抵制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但是新《红楼梦》还是如期的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其播出结果,果然如人们所普遍预想的一样,恶评如潮。整个《红楼梦》电视剧重拍事件,从头到尾就是一场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联合导演的闹剧,而对于消费大众来说,无论是赞成或反对,都不知不觉的成为了这场闹剧的群众演员。如果说新《红楼梦》这部作品在消费时代消解了经典的严肃性和艺术性,那么中国的大众文化,则为其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与图书影视相比,网络游戏的出现,完全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与以前的单机游戏相比,网游的最突出特点,是多人的同时参与。这就使虚拟现实,因为众多真人的参与,成为了比现实还逼真的“超真实”。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今天的网游,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在这些“超真实”的世界里,玩家往往如同身临其境而无法自拔。因此而荒废学业、耽误工作、疏离家庭的人比比皆是。在网游以数码电子虚拟的情景里,大多充斥战争场面和暴力内容,以此来满足玩家的精神刺激和心理满足,而最近出现的在线网游,更是加入了大量色情因素,是不折不扣的精神鸦片。网游生产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将娱乐至死的精神推向了极致。

  六、

  如果说几年来,中国的部分食品制造者,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将有毒有害的商品推向消费市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那么,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也为了追求利益而大量生产各种精神鸦片,渗入大众消费文化之中。对公民道德素质和青少年的健康增长,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如果说有害的食品,会对一个或多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那么有害的文化产品,将会对一代或几代人精神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虽然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的出现,在中国已经具有十多年的时间,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其发展仍然是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从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角度来看,他们大多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完全将文化当做追求利益的资源和工具,从而造成当今文化产品的低质量和负作用。因此,从中国信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来看,需要出现一批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文化产业从业者。他们在正当合理追求一定市场回报的同时,将文化产业当做一项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和民族精神文化水平的事业来做。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影响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动力。而这需要国家、社会、文化团体和我们每个人的大力支持。

  从文化工业的消费者角度来看,虽然大多数人的目的在于寻找休闲娱乐和精神解压,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否认,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复兴,以及国际国内各种灾难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促使更多的人,不再满足于肤浅庸俗的流行文化。开始寻找真正能给自己人生启迪和精神提升的文化资源,而这就为严肃健康的的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从目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来看,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书刊杂志的出现是近代阶段,电影电视的出现是现代阶段,而电脑手机的出现是后现代阶段。在近代和现代阶段,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是单向的,而后现代阶段的生产和传播是交互的。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大众文化因此也就不再完全受文化产业的影响和控制,从而会出现一个更加充满开放和活力的时期。这是时代发展赋予大众文化,走向不断成熟和更加健康的历史机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