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陕西省行走在乾县

【行走在乾县】乾地植物——沙果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走在乾县

44、沙果:正名花红,又名海棠果(河北)、文林郎果(《本草纲目》)、林檎(《河北习见树木图说》),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骤尖,边缘有极细锯齿。春夏之交开花,在枝顶伞形排列,花梗、花萼均有茸毛,花蕾时红色,开后色褪而带红晕。果实秋季成熟,扁圆形,直径4-5厘米,黄或红色。普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黄河、长江流域和辽宁一带,生长于海拔5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生山坡、平地和山谷梯田边,生食味似苹果,酸甜可口。变种颇多,可用嫁接、播种、分株等法繁殖,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文献选录《食疗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日华子本草》:“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开宝本草》:“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疖疮,脉闭不行。”《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风痰气滞。”《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很多人误认为沙果是小苹果,或者野生的苹果,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沙果和苹果虽然很神似,但也有很多的区别。沙果形状比较小,而苹果较大。而且两者的味道也有所不同,沙果比较酸涩,苹果香脆可口。营养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别。沙果除了具有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苹果除了生津止渴以外,还有润肺健脾、开胃助消化等功能,同时苹果中所含的纤维对儿童的生长有着很好的效果。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在看许石林先生的《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这本书,其中写到了沙果,我也就想起了自己童年和沙果的故事。那年我和奶奶去姑婆家做客,吃过饭后,我看见屋外的树上有一个果子,我就自作主张摘了下来。因为姑婆十分疼我,每次去都会给我吃很多好吃的,所以我想着摘一个果子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结果,我拿进屋之后,姑婆问清楚以后却骂我不懂事,怎么能随便摘别人家的果子。这让我感到有些委屈,不就一个果子吗,值得发这样大的火吗。谁知道,姑婆最后跟奶奶说,这是这棵树上那一年所结的唯一一个果子,是个独果,她们家的几个孩子谁都不敢动,竟然让我摘了。

这个事情我一直没有忘,只是藏在心灵最深处。这次看了许老师的文章,我才想起了沙果,想起了姑婆,那个一直很疼爱我的老人,那个已经离开我二十多年的老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突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说人生很多事情是你无法绕开的,有些人将这称之为宿命论,我觉得也不完全对。就像这沙果,因为这么多年已经很少见到,很多人包括我都几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但是,偏偏在许老师的文章中碰到了它。所以,我决定去写沙果,既是对这种乾地植物的介绍,也是对亲情的怀念。

还有,就是在写文章之前我在网上查找有关沙果之类的资料的时候,我还发现其实对于沙果这个东西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小学语文第二册的课文就提到了海棠花、海棠,只是那时候没有人告诉我海棠就是沙果。我的老师大约也不知道这一点。中国的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的甚至多达十几种。老师不知道这一点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很多事,既然无法回避,就坦然面对。失去的,不需刻意留恋,因为“昨日之日不可留”而“明日之日不可知”,所以唯有我们把握住今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那我们的人生必将精彩,必将无悔。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行走在乾县”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