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知识管理每天写1000字

精要主义-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2016-09-21  本文已影响61人  大坤笔记

精要主义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精要是一种自律的、系统的方法,用于决定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而后轻松的执行。摆脱不了无意义的多数,你的精要仅仅停留在表面。

个人努力/共享峰值

任何时候,你没有对不重要的事情说“NO”,就意味着你默认自己对它说了“YES”。
告别这种思维:“在那些具有竞争性的优先级事情中,我应该选择哪个?”,而是要问这个本质性的问题:“我应该拒绝哪个?”

一、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不休不止,向一个目标前进,这便是成功的秘诀。

归纳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标,从“很清楚”到“真的清楚”。精要目标,却是既鼓舞人心又明确具体,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如果操作正确,一个精要目标是一个可以以一当千的决定!
制定目标两大要点:
1、重在实质,而不是形式。问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它将在你未来做出每一个决定时提醒你:“如果我们只能在一件事情做到出类拔萃,那将是一件什么事情?”
2、只有具体的目标才拥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譬如说:我要在元旦节前签约简书作者,线下培训活动10场,阅读数据30本....
设定一个精要目标并非易事。它需要勇气,卓识和远见,来看清什么样的行为和努力能够提升个人贡献峰值。

它需要我们面对尖锐的诘问,作出真正的取舍,并且执行严格的纪律约束,以割舍掉那些极具竞争力却会诱使我们偏离真正目标的重要事务。
只有目标真正明确,才能达到真正优秀。

二、勇气、优雅的说“不”

勇气,就是在压力下展现优雅。

SAY NO

几乎在每一种境遇下,对任何事重要的确定性都能为我们补给力量,来对非精要事务说“不”。

****因为说“不”,所以高效。****

优雅说“不”的六大原则:
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
2、优雅的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
3、关注权衡取舍
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5、说“不”需要用人气换尊重
6、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

优雅说“不”的八种方法:
1、尴尬的停顿
2、委婉地说“不”、或“不,但是”
3、我需要看一下日程表,然后再答复您
4、使用电子邮件的回复功能
5、好的,那么我要取消的是什么
6、带着幽默的说“不”
7、“欢迎你X”。我愿意Y
8、这个我做不了,但是X可能对此感兴趣

三、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的太快,拒绝的太慢。

STOP

沉默成本,该忽略就忽略。

六个常见陷阱和六条应对策略:

陷阱 1:禀赋效应 & 对策1:假装你不曾拥有它

主人翁意识效力非凡。如同谚语里面讲:世上从来就没人会洗租赁的车。也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他一旦拥有该物品时,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禀赋效应。

陷阱 2:对浪费的恐惧 & 对策2: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

曾经有一个友人,他从来都不会停下车去问路,因为他从不愿承认自己已经迷路了。我们总是在浪费时间开着车一圈圈的来回绕,却哪儿都不到不了。这就是典型的非精要行为。
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犯了错,才能让这个错误留在过去。

而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否认错误,就会始终漫无目的的原地打转,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承认错误,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因为我们真正承认的,是自己现在比过去更聪明了。

陷阱 3:强己所难 & 对策3: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

太过努力的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生涯里,人们都很容易去强己所难,强行匹配。那么,出路何在?
每当我们因非要强行促成并不合适的事情而精神不安时,找一个参谋会有用处。由于事不关己,我们怎么选择都不会影响到他,于是他就可以让我们不再费力不讨好地去做一些根本无法做成的事情。

陷阱4:现状偏见 & 对策4:运用零基础预算法
仅仅是由于自己一直在做某事而继续做下去,这种倾向被称作“现状偏见”。

零基础预算法是以零为基底的预算方法。换句话说,预算提议中每一个项目支出的必要性都必须从零开始证明。
通俗来讲:时间、精力和资源每使用一次,都必须重新证明使用的必要性。如若它不复适用,那就彻底消除。

陷阱5:随意承诺 & 对策5:先停顿、再说话

陷阱6:害怕错过 & 对策6:逆向试行,战胜害怕

四、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我在一块大理石中看到一位天使,我不停地雕琢,直到将她释放。

编辑自己人生的四条原则:
1、删减、自律滴抛弃那些好选项
2、静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
3、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
4、少量编辑,直到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

释义人生

五、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免受他人事务烦扰的四个方法:
1、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2、没有界线,就没有自由
3、找到自己的坏情绪
4、制定社会契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