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地气
地气有四种解释:一是指地中之气;二是指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风水;三是指气候;四是指大气层。
我这里写的地气取第二种含义。
“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这两个成语巧妙地说明优秀的人才和地气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杰出的人才,离不开土地山川灵气的熏陶。
可现在的我们,有几个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接受土地山川灵气的熏陶?
你看看城里的人们,白天,无疑是从一个格子移到另外一个格子。晚上,不是看电视就是刷手机,即使来到河边散步,也是两眼不离手机。更何况,一到晚上,河边就热闹非凡。广场舞的歌声,做生意的吆喝声,大人小孩的喧闹声,车辆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各种声音充斥着耳膜,搅得人心浮躁,无心赏景。路灯、霓虹灯、白炽灯,把夜照得亮如白昼。夜空中的星星,甚至月亮,都因此黯然失色。水泥、草沙、瓷砖、大理石块隔绝了人与地气接触。生活在方格子里的人们,阳台上的绿植,成了他们与地气接触的一种极微妙的方式。
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们,理应是受地气熏陶的有幸的人们。可现如今,穿梭于山川田野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精力有限,劳作了一天之后,只想躺下好好休息。土地山川的灵气自然影响不到他们。至于农村里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看电视、刷手机成了大部分孩子的日常。没有看电视刷手机的孩子,要么在上培训班,要么关在家里看书刷题。他们本是充满灵气的,可长时间与地气隔离,他们眼里渐渐无光。孩子们远离自然,失去地气的熏陶,灵气无法在他们身上驻留。于是,“钟灵”毓不了秀,“地灵”育不了杰。
再看看那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们,大部分随着人流走马观花地去各地名胜拍照打卡。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游客,甚至在名胜的名字前加上“网红”二字。浮躁,隔离了人与地气的亲密接触。于是涌向名胜的人流随着浮躁的浪潮上下波动。
人是大地之子,只有接受大地母亲的熏陶,才能成为有灵气的人。
住在方格子的人们,偶尔放空自己,与阳台上的绿植对视,与迎面而来的风对话,也是与地气的一次亲密接触。
远离山水的孩子,走出房间,投入自然,你会发现,自然的美妙不亚于手机和电视。从自然中归来,再打开书本,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厌恶的文字变成让你心生愉悦的字符。
奔走于各地名胜的人们,跟随自己的心,去赏自己向往的景。坐下来,与山川对视,静静的接受地气的熏陶。在地气的熏陶下,麻木的灵魂也会变得灵动起来。不信?那你就试试吧。
我已经长时间未与地气亲近了,灵魂都似乎已经枯槁了。带着两个孩子,分身乏术。什么时候,让灵魂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灵魂接受地气的熏陶,再度变得丰盈?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灵魂就可以奔赴万水千山,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