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有偿征稿 稿酬200+ 关注公号【河大大】索取约稿函我们爱写日记教育

母亲

2019-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搁浅的泪雾

前言:想写这个题目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再加上总觉得构思尚未完善,就迟迟没有动笔,最近刚好有些许闲暇,所以才决定开题,也许只是断断续续地写,但必定会坚持写完。

首先从母亲说起,她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地哺育我成人,我人生这二十多年里,生活学习甚至为人处事方面,最多的教育基本都来自我的母亲(我总觉得在正式的场合或者在文章中,父亲和母亲这种复古一点的称呼,比较庄重,也能表达更深的敬意)。母亲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末期,终究是没有赶上好时代,没有得上过一天学堂,也没有读过一天圣贤书,但却明事理,也通晓大义,对我和妹妹的教育从未疏忽。

小时候日子过得艰苦,三两岁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唯一记得很多个午后我午觉醒来,睡眼迷蒙中看到母亲坐在床头做针线活,那是她一天中唯一的“休息”时间。有几年父亲病重,不能下地,家里农活基本是母亲全揽,又要照顾父亲和我们姐妹俩,又要操持家务和田间地里的一切,现在她偶尔和我们提起那段日子,我内心总会觉得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叹“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方面也抑制不住心里泛起的心疼。

在生活能力方面,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宗旨是要勤于学习,敢于犯错,所以直至今日,我家吃饭菜式仍然是很自由的,每当我们在别处看到什么有意思的吃的,想要在家尝试一下的时候,她永远都是支持的态度。小时候因为家里贫苦并缺乏劳动力,光是地里的农活都让父母应接不暇,于是我六岁开始学做饭,刚开始那几年真的惨不忍睹,切的土豆大部分时候都是不成形状,有的菜没熟透,偶尔米饭是生的,但从未受过批评,只有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会点评一下每道菜的不足,并见缝插针的教我一些技巧。她从小就教育我们既要知书达理,也要勤俭持家,要会洗衣做饭,要热爱生活,即书中说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这方面,不严格的来说,母亲确实算是半个哲学家了,她大半生劳苦,却始终引导我们走正道,守本心。

在学习方面,母亲除了不能辅导我们功课之外,其他的基本面面俱到,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幼年没有机会踏入学堂,所以从小教育我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要珍惜机会。我上学那会儿家里真的能说是捉襟见肘,我至今记得父亲当时为了给我交学费和买书包还向爷爷借钱(父母亲早年就分家自立门户,那个年代,分家出去的儿女就算外人了),即便是困难重重,母亲也坚决认为不能不上学,家里节衣缩食,也要为我创造读书的条件。也确实,从我开始上学,到如今大学毕业,凡是学习需要的东西,父母从未迟疑过,小到五毛一个的练习册,大到几千元的笔记本电脑,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在这方面,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和妹妹真的是无比的庆幸。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目光却时常胜过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她始终拼命地在为我们受教育创造机会和条件,只为了让我们不要和她一样遗憾。

在为人处事方面,母亲的理念是宽容,和睦,朋友间相处要包容要诚信,对父母长辈要孝顺要体谅,亲戚之间要和气要帮助。偶尔闲聊她会和我说起我小时候的事儿,爷爷不留情面地打压,在月子中奶奶的漠不关心,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很愤怒,甚至对爷爷奶奶充满恨意,但她都能准确的捕捉到我心里细微的情绪,然后开导我“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和你说起只是想让你明白你们如今生活已经很幸福了,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今他们年纪大了,何必非要争论一个对错呢?自己无愧于心就好了。”我不知道要多么宽广的胸怀,才能云淡风轻地说出这些话来,我自诩读了十几年书,也未必能如此豁达,把心酸苦楚都咽下,只是为了教我做人的道理。

小时候不懂事,觉得母亲对我们管教颇严,这不许那不行,所以时常顶嘴,就想图个口舌之快,言语间也无遮拦,印象中有一次在外婆家我毫不顾及母亲情面的顶撞将她气得发抖,多年后我稍明事理慎重地向她道歉的时候,她眼里泪光闪闪,如今想来真的追悔莫及,不难想象,顶撞当时她有多伤心,即使有迟来的道歉,却始终无法弥补心里的伤痕。后来我渐渐长大,终于理解母亲一路走来的不易,也终于收起我所有的自以为是,但凡出门在外,一周至少要电话问候一次,只要在家,总是想多帮忙母亲分担点活计,和母亲促膝长谈的时间也渐渐多了起来。

这二十多年,母亲除了给我生命,更教会我生活的道理,她严格却也始终宽容,她瘦弱的身躯藏着无限的力量,她日渐沧桑的面孔下藏着道义和大爱。我一直有种我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长大的错觉,仔细想想,其实不过是从小到大受的教育与熏陶,在某一年某个时间到达了临界点,然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前一部分是年少无知的青春时光,后面是理智清醒的未知岁月,不管是哪一段时间,母亲总是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她护我二十多年身心健康衣食无忧,我祝她后半生身体康泰儿孙满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