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诗歌鉴赏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期末专题复习
七年级诗歌鉴赏期中专题复习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或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转换之感,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第二句“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或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②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③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故园长安
1.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 ______、 __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九月九日重阳节,九日、登高、送酒、故园菊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是故园家乡的思念,②对国事的忧虑,③对早日平定战乱(安史)的渴望。
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①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②以想像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4. “菊”这个意象,有何作用?
写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①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②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营造了荒凉、凄冷的气氛。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2.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次北固山下
1.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句子作用。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暮春时节,②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③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2.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
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融情于景,“杨花”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③渲染了愁苦、离恨、伤感的气氛。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①运用拟人手法,②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降职远调的同情关切和思念之情。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观沧海
1.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2. 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
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虚实相生:这首诗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
②借景抒情:诗人将眼前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诗人宽阔的胸襟与豪迈的气概。
③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动有静,写出大海的雄伟气势。
4.作者说“歌以咏志”,你觉得抒发诗人怎样的志向?
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