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承继王位嗣——深沉父爱下的天下栋梁
古代社会中,王位,皇位的交替一般是采用世袭制的,然而君王是一国之首,他们的任务极其重要,一般人根本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作为皇帝或者天下统治者的君王们也深深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痛苦,他们不仅要日理万机,辛勤劳作去治理好整个国家,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后代,确保在自己离去的那一刻会有人承继自己的事业,让天下人继续生活在繁荣盛世当中,在皇家世族当中,兄弟姐妹很少会出现真正的亲情,不少为了承继大位争来夺去,甚至自相残杀,自古君王们都把“废长立幼”视为取乱之道,皇家成员的自相残杀,对于整个天下的影响之大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承继王位,皇位这样重要的位置,并不是只有年龄这个指标那么简单的,英明的君王们通常会更加注重统领天下的才能,因此一般都会大力培养长子。
在现今人们的眼中,世袭制总是有缺陷的,因为教育的不当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天下动荡乃至倾覆,而人类社会中最难的事情或许就是教育,培养一个人,即使是现今的教育,也没有达到理想社会的水平,总是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了教育子女,很多人都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统治者们仅仅管理国家,任务就够多的了,再加上教育后代,有几个人能够调控好所有的关系?因此在古代,几乎每个朝代人间都会出现一个世外桃源,隐居在那里的人不问世事,也不求功名利禄,只想远离纷争。
但天下重任这个问题终归还是要正视的,只是古代的君王昏君多,明君少,因此动荡时有发生,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永久维持,但仔细想想这并不奇怪,因为统治者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对于整个天下极其重要,所以皇家拥有的教育理念的先进程度,会决定这个最高层的家族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为了统治天下,圣明的君王们日理万机,昼夜不停息地忙碌着,隋文帝杨坚开创了隋朝的盛世,成为千古圣君,可是他的长子杨勇却不成器,次子杨广虽然承继了皇位,最终却因为自己的英雄主义葬送了隋朝的江山,并为历史留下了千古遗憾。
这也反映了,杨坚虽然是一位好皇帝,可是他的家庭教育理念属实不太成功,杨坚对于国家大事了如指掌,但却没有做好一个好父亲。
然而,我们显然也不该去苛求杨坚,因为和其他君王相比,他还是相当成功的一个,然而唐高祖李渊也算是贤明的君主了,可是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样经天纬地的“超级圣君”,竟然也是通过政变上台的,由于唐高祖在平衡子女教育上的疏忽,导致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都死在了这场政变当中,由此可以看出,皇帝难做,开国皇帝更是难做,但凡是开国皇帝的子女,除了继承皇位的那一个,其他的下场往往都很惨。
然而就在很远的时间前,就有一个不仅成功开创了一个朝代,也将自己后代的继位问题处理得极其得当的,那就是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
曹操本来是汉室丞相,却一直以君王的身份来治理整个国家,他戎马一生,铲除奸恶,宣扬正义,在极其污浊的乱世之中为天下的再次统一带来了明亮的曙光,他的儿子中,从大到小有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五个王位继承候选人,然而就在很早之前,长子曹昂就被张绣杀死了,为此用于承继大业的位置空了出来,曹操也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其他四个儿子。
后来他觉得曹冲天资聪颖,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奇妙的方法称一头大象,曹操回城之后,曹冲第一个猜到了曹操会从西门进城,首先去西门迎了父亲,为此备受曹操喜爱,曹操决定让曹冲长大之后继承王位,并给他找了个师父大力培养他。
在三国的历史中,最具有远见眼光的奇人要数最终让后代夺得天下的司马家族“首领”司马懿了,当时他是曹操的谋士,曹操想让他做曹冲的师父,但司马懿并不看好曹冲,当场委婉拒绝了。
曹操为难了几次,但司马懿不卑不亢,态度始终很坚决,无奈曹操也没有办法,只好放他回家了,司马懿的老友很不理解,问司马懿放着朝廷名爵至尊的高官不做,偏偏要回乡下去过穷苦的日子。
司马懿对老友解释道,曹冲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世子,他喜欢在自己的兄弟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因此锋芒毕露,早晚要遭到杀害。
事情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曹冲因为卖弄自己的聪明,虽然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却让他其他的三个兄弟忌惮不已,果然不久之后,丞相府传出消息,曹冲被毒鼠咬死了。
曹操得知消息后痛哭失声,谋士们对曹操谏言曹冲是被人害死的,曹操怒不可遏,一定要查出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他和谋士荀彧同心协力,事情水落石出,毒鼠的事情是假的,曹冲是被曹丕放毒蛇咬死的。
这时的曹操也只能接受了现实,但他仍然想确认一下究竟是不是曹丕杀了曹冲,他派人放了一些捕鼠猫,结果这些壮年捕鼠猫根本没有捉到任何毒鼠,曹冲葬礼那天,曹彰和曹植几乎要睡着了,曹丕心虚,守灵时眼睛充满恐惧,始终不能安心。
种种迹象表明曹冲被曹丕暗杀已经是确信无疑的了,然而曹操回去后却对谋士荀彧说:“我的各个儿子都相亲相爱,曹冲根本不是被人害死的,我要你忘掉这件事,永远不能向任何人提及。”
荀彧十分认可地点点头,然而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却有些不理解,曹丕这么阴狠歹毒,为了承继王位居然害死自己的亲弟弟,曹操明知事情真相,为什么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后来发现不难解释,当时乱世的污浊程度已经是触目惊心的了,俗人们为了半斗米都可以易子而食,曹操是开国君王,王位的继承问题想要处理好,对于当时的情况难上加难,因为这是物质条件极度缺乏的时候,全天下最大的一块肥肉,争夺的人没有基础,一定会下场很惨,而才能出众者在这件事上是最遭人嫉恨的了,因此如果具有出众才能的曹丕没有夺得世子大位,曹冲长大继承王位之后,一定不会留他的二哥曹丕。
为了保全性命,曹丕不得不多年隐忍,最终才除掉了曹冲,但他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心机狡诈无比,后来又与曹彰,曹植频频摩擦,西凉马腾入侵时,曹丕为了争夺大位,居然勾结马腾暗算曹操。
后来这件事又被曹操查了出来,他派人拿了曹丕,想要问罪,曹丕心虚至极,几近瘫倒,但他在极度恐惧中依然临危不乱,矢口否认了暗害曹操的事,并声称自己与兄弟相亲相爱,也一直忠于父亲曹操。
曹操很受感动,再次赦免了曹丕的罪,因为他看到了曹丕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危急关头勇敢挑战,在他建造铜雀台考验儿子时,同样觉得曹丕更适合承继他的位置,因为当时曹操遭遇赤壁大败,唯独曹丕看清了天下大势,世人向汉而不向曹,他们依旧需要富国强兵。
尽管雄才大略的曹操明知曹丕之前是个心术不正的歹毒小人,甚至在审讯中也明知曹丕要暗杀自己,可是却没有因此怨恨曹丕,相反,他竟然还会因为这些对曹丕大加赞赏,就派司马懿大力辅佐曹丕,助他成才,曹丕在司马懿的带动下成长很快,不久之后就具备了领导天下的军事才能。
司马懿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曹丕对他爱慕不已,但多次请求之后都被拒绝了,因为司马懿不了解曹丕的才能,加上没有曹操的支持,司马懿在专横忌刻的曹操帐下也不敢贸然行事。
因此曹丕心知肚明,司马懿后来同意做他的师父,是父亲曹操的安排,自此之后就对曹操感激不已,当他日渐发展成熟之后,对曹操更加忠心耿耿。
后来少尉耿纪趁夜打劫攻杀曹操,火烧五凤楼,被曹操满门抄斩,曹操后来查明曹丕参与了此事,他的剑法拙劣不堪,却敢于去救火,有些不解,但在当天夜里,曹操亲眼看见曹丕为了救曹操,像个疯子一样乱砍一片,奋勇杀敌,丝毫不顾及自己性命,曹丕表白道自己宁肯被父亲怀疑,也决不能让奸贼害了父王,曹操感动不已,当即下令曹丕搬到丞相府去住,并将他立为世子。
后来曹丕终于替父亲实现了曹氏的君王之志,他取代了汉献帝,做了天下君主,并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延续了魏国的寿命,虽然他死的时候,魏蜀吴三方基本势均力敌,但魏国总算没有断送在他这一代。
曹丕从前心术不正,不仅谄媚阿谀,而且喜欢在背后捅刀子,当时的人都为他的做法感到很不齿,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曹操并没有因为他的这些行为而看不起他,甚至明知他想要暗杀自己却丝毫不因此动怒,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们,对具有远见和政治才能的曹丕深深喜爱,他用自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去纠正曹丕,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包容他,并用深沉的父爱感化他,最终让曹丕改邪归正,奋发图强,不仅成就了大业,也延续了魏国的江山,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曹丕把曹操追封为“魏武帝”,并在即为当日向全天下臣民公开宣告自己的父亲曹操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操因此也成为历史上的千古圣君。
曹操在纷乱的时代,天天在战马上飞速奔跑着,却没有因为自己生活的快节奏忽略了对后代的培养,他热爱江山,更热爱百姓,也没有忽视自己的儿子,在三国历史中,他是一个具有无比远见的目光和极高政治才能的君主,也是历史中作为父亲的楷模。
其实,曹操在这件事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的精神品质,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一个纷乱的尘世中,人人思想腐朽不堪,曹操并不会被任何人的思想毒害,他将世间错到离谱的所谓“纲常伦理”已经完全不放在心上,即使像曹丕这样曾经被世人看做歹毒小人的“坏儿子”,曹操都能第一时间发现他的闪光点,并最终用自己的深爱感化了他。
其实,提升接纳的能力,或许正是形成博大胸怀的唯一方法,世间但凡发生过去,正在发生和未来将要发生的真实事物,没有一件事是坏事,评价人的境界,就是能不能对同一件事第一时间找出它的优点,所有的坏事,都是假想出来的,不能接纳这个世界的人,必将是痛苦的,这样的痛苦来源于心灵深处的精神洁癖,然而它不是一件好事物,相反它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灵魂污垢,会使人的价值观走向严重的扭曲,做出对自己的事情不利的行为,进而遭遇困境,承受痛苦。
铲除精神洁癖,最重要的是要拥有接纳这个世界的能力,生命没有终点,神圣不可侵犯,宇宙中的生命但凡少了任何一个,整个宇宙必将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万劫不复,因此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杀死一个生命,甚至没有能力对它做出丝毫的改变,因此能够做的,只有无条件去接纳它,对于自己的后代,每个人都会无比喜爱,拥有儿女的人,都想成为优秀的父母,然而,或许每个父母都可以试着问一下心灵深处的自己:“你的儿女是否是优秀的,你是否深深喜爱他(她)?”其实决定教育成功的基础因素不是父母创造物质财富和劳动的能力,而是能不能真正喜爱自己的儿女,无论他是出众的,还是平凡的,但即使不想做出大的成绩,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幸福,也应该先接纳自己,首先让自己幸福,做好自己,进而影响亲人,作为父母,可以时常问一下自己:“我是否真正生活得幸福?是否因为儿女的存在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曹丕虽然在世人眼中极为平庸,但事实上却气质非凡,发现一个像曹丕这样的旷世雄才的人,必将是寥寥无几的,或许,我们谁都不应该苛求一切外在事物,因为在这个宇宙中,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外在事物,我们都永远无法改变它,能够做的,就是不对宇宙中的一切拥有丝毫的怨恨和苛求,更不用说是生命了。所有的生命,哪怕是再小的,再不起眼的生命,都永远是可爱的,然而发现生命的美好却是我们一生甚至永远都要学习的大课,曹操用自己纯洁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为后来的家庭教育创造了一个千古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