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戊戌年五月廿六

2018-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四月天里好风光

我妈说,五月廿六点一滴,耀州城卖大碗。

意思是农历五月此日落雨,秋粮可以丰收。陕西省耀县,古代出产耀州瓷器,人们可以买大碗吃饱饭了。

我查一下百度,耀州瓷碗从唐宋以降,就名闻天下。我家在豫西,毗邻商州,自然祖宗十八代都用这里瓷碗吃饭呢。母亲博闻强记,还真是个博物馆呢?

明天是戊戌年五月廿六 明天是戊戌年五月廿六 明天是戊戌年五月廿六

附记:

耀州窑为中国宋代北方重要产瓷区,以陕西省铜川黄堡镇窑为中心。因铜川旧称铜官,宋时属耀州,故名。它的烧瓷时间始于唐,下迄明代。宋《清异录》、《老学庵笔记》、《清波杂志》、《元丰九域志》,元《辍耕录》,明《耀州志》,清《耀州续志》、《大清一统志》与《乾隆府厅州县图志》都对耀州窑有所记载。

耀州窑曾于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 (1102—1106) 约 30 年间烧制宫廷贡瓷。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记“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也有耀州贡瓷的记载。在发掘耀州窑址获得的大量瓷器标本中,有刻龙纹、刻“龙”字的“贡瓷”残件。1953年北京广安门基建工地也出土很多耀州窑青釉刻龙凤纹盘、碗的“贡瓷”碎片。这类“贡瓷”的完整器物,所知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青釉贴蟠龙纹刻花瓶,在瓶的颈肩处塑贴有两条矫健的蟠龙。还有青釉刻花凤纹枕、青釉龙柄壶、青釉凤头壶,都早已流失国外。耀州窑址发掘资料表明,宋代是耀州青瓷的大发展时期,中期以后达到鼎盛,早、中、晚期不同阶段的青瓷制品风格不一。

耀州瓷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

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同时还有立地、上店村、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

耀州瓷

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青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青釉有灰绿、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还兼烧少量黑、酱釉瓷。造型秀丽华美,多仿金银器。往往采用剔花或划花手法,制作出各种生动流畅的纹样。在瓷器纹样中发现有专为皇室用瓷设计的龙、凤图案。还发现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这些优美瓷器的发现,是中国北方地区五代时期仅见的重要青瓷窑场的系统陶瓷考古资料。

唐代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中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

宋代是该窑烧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后,窑场为了保持和发展它在晚唐五代时期北方青瓷的领先地位,保持原有销售市场和争夺占领新市场,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耀州瓷在宋代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工艺,宋代刻立的“德应侯”碑上对这一生产工艺这样描述:“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煅炼累日,赫然乃成。”

金代前期该窑延续了宋代青瓷的烧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创新。其后期,姜黄釉青瓷的烧造重点面向中下层民众,烧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数量的无釉圈叠烧工艺,装饰纹样也趋于简练。

元明两代该窑发展趋于衰落,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在多品种色釉瓷的烧制中,白地黑花瓷是此一时期该窑的代表作品。至此,该窑青瓷的烧制已明显衰落。不久,窑场亦终烧,从此以后就在其原有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经过金元兵灾及各朝代的动荡变迁,各陶场均已停烧,惟有陈炉镇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

2007年,铜川市制定了《铜川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耀州瓷产业被列入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铜川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陶瓷产业的决定》。此外,印台区制定了《陶瓷工业园区规划》,提出旅游兴区战略,实施一镇、两带、三线工程,全力打造耀州瓷品牌。[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