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新高考的设计与实践
2021-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新高中陈治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张志勇



认真解读、理解、在教学中应用。


国际上卡脖子技术,靠创新,技术垄断,对人的多样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考多样化势在必行,高中生受教育群体的差异巨大。

用一次性考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考什么?怎么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改变生活。

淘汰专业416个,









泄密与高考考场犯罪,综合素质的造假,后果严重按0分计算。

整体了解高考的制度逻辑。

高中与高校办学的自主权,课程设置的自主权。

高中发展自主权,高校办学自主权。一考定终身,文理分科,唯分数论。
利益诉求极其多样,社会关注公平,基础教育关注育人,高校关注选材,考试机构关注简便安全。
三、高考改革

合格了就能参与高考,所有学科必修模块,合格考不分ABC,取消考试大纲(会严重影响高中教学质量),回到课程标准上。

选择性考试:必修加选修所有内容,只考一次,等级考分当年有效。无合格考就不能参加高考。合格考(高考之后)+等级考完全分开。


上海的等级考30分(总分40),山东100分,最低21分,一份一档共80挡,区分度最好。

不是原始分一份一档


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去造假。如何换算为分,只看与专业有关的特长学习素养。体现学科素养与学科兴趣。

招生指南是选物理,而高考是没有选物理的进入物理专业。转换分高而钻空子。高校合理确定选考科目,制定专业不能参加物理科目的专业,与高中投机性选课画了一个句号。


读写与听说分类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山东大学报物理专业,只能报青岛大学物理专业。高校差专业很难堪,会撤销这些专业





打破了批次对生源的行政配置。



增加探究性学习。




理工科占60%,录取的机会多,就业的机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