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
第一次看到无戒老师是她那天的视频,手机里一个美女总是在调台灯,我以为进了火山小视频呢,后来才知道是无戒老师在讲课,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非常接地气。最近几次看她记录里说在学普通话,才知道她是陕西人。
关于普通话今天她在聊天群里又在为一个"天"字重复"tⅰan",我就不明白她为什么非得使用北京人的普通话?她的回答是,很多少认为我的普通话不够专业,所以拼命纠正现在的陕西口音普通话。
我们都是受的中国式的传统教育,老师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要求讲普通话,也就是标准的北京话,为了统一语言,大家都能听懂,便于更畅快地交流,这点确实没错。
在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时,全国各地方言混杂。建立中国民国后,国家为了确定政权的统一,让全国实行统一指挥,文字和语言是基础,所以统一了语言。新中国成立后就定北京话为普通话,这也没问题。
实际问题是,我们进学堂讲普通话,回家讲本地话(俗称俚语)。大部分的生产生活时都使用本地话,随着时间的变迁,我们越来越觉得俚语的重要性,它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习俗,传统和渊原的历史,造就了一种属于本地口音的普通话,所以一般的人就拥有本地口腔的普通话。
我隔壁家有三个小孩,妈妈每天要求孩子们讲普通话,不让他们说本地话,觉得本地土话俗,丑,认为普通话才在以后的生活里更有前途。邻居都和孩子们说不标准的普通话。有一次我问他们,你会讲本地话么,他们说不会,而他们的妈妈和周围邻居大部分时候用本地话,但和孩子绝对用普通话,我觉得这种方式很悲哀,如果有一天你长大了,你的家乡在哪里?还有什么可惦记的?
杰克.伦敦在《寂静的雪野》里梅森被树压得快死了,满口呓语,突然回到他的童年,总是用他忘了很久的南方音调说起他在湖里游泳,捉树狸和偷西瓜的事情,说明童年刻在骨子里了。有时候我们在很远的外地遇到同乡人,脱口而出的同乡话,觉得多么的亲切,而那普通话被抛得远远的,好像一层虚伪的外纱。
有一次我和外甥女去当地的一个景点玩,买了一袋花生吃完了,觉得很好吃,就要她去买一袋,谁知她讲普通话,结果贵了三元钱,把我笑得要死,她怎么知道本地的贩子宰生不宰熟的道理,有时候本地土著语是这个群体区分外来人最初的方法,也可以生出一种天生的歧视感,它是一种实际的存在,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对错。
其实,无戒老师在纠结她说陕西式的普通话我们听不懂,而刻意学普通话,我觉得大可不必要。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不需要统一体式,不需要统一时间,只需同一个空间,个性是自由的,我们为了共同爱好而走到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个共同的爱好才是内心的核,使用什么语言才是外在的壳,我们喜欢以你独有的方式而存在。
记得超级演说家中一位导师说,我讨厌播音腔的演讲,因为那种模式化的假不能展示一个人的情感。我们不是在做播音,不是在做大厅的演讲,我们是在APP中联系你我,我们要的是你我经验和喜悦的分享,包括生活的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的是我们共同的爱好,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接地气的你,至于是不是标准的普通话,真的不重要,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向全世界宣布是用的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但是有谁去在意呢,甚至以那种湖南口音普通话的宣布方式为荣。
当然,无戒老师想当播音员或者去超级演说家去演讲,那就另当别论,我就是担心她用读书和写作的时间去拼命练习普通话而苦恼不已!
我喜欢无戒老师讲课时接地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