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5》——偏科奇才
今天接触了一个新的名词——第一原则,也刚好看了这部电影,于是就想将这两者结合下分析,是什么影响了电影口碑的好与坏,最本源的无非是观众的期望和实际效果,符合或高于,OK,good;不符合,bad,于是在抱着只看特效,不怎么care剧情,甚至事前知道剧情很烂的情况,依旧好片一部!
不过也浏览了目前的一些评论,发现确实是系列史上最低分哈,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蛮欣慰的,最起码表现观众的口味变得刁起来了(刁可以促进更好的产品创作哦~)。这种刁体现在哪呢?就是在评论里你可以发现,观众对于电影的剧情,逻辑,视觉感受都有了较为高的要求,很好理解,人人都喜欢那种高大全,啥都有啥都会,综合突出,就好比学生,但是凡事都有例外额,,比如我们的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
数学仅15分仍被清华录取
钱钟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总分在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57。
而今天的变形金刚5,给我的感觉就是偏科奇才,钟书先生偏的是国英,变5偏的则是特效罢了。
如上所言,电影的口碑其实是和观众的期望与实际效果相关的,
于自己而言,此处插入一句略带有鸡汤性质的话:就是我们在出发后,是否迷失了初心。之所以插入这句是觉得,如果单纯是为了放松去看娱乐一下,ok没问题,或者像我这样单纯为了看特效去看,也没问题,但是不知道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就是本来就是抱着去看特效去看的,看完之后可能受高大全的影响,又吐槽起剧情逻辑了,这个我觉得有点冲突了,毕竟不是初心嘛。更有甚者,举个极端的例子,您,土豪,不差钱,一看这部电影时长150min,电影院黑黑的,适合小眯一会儿,于是买票去了,果然剧情催眠,150min后,催眠的效果达到了,您再来评价这部影片:好与坏?这时候我觉得,如果评坏就不地道了,你的期望是睡好,而实际效果达到了,那就是好片喽~
于影院宣传方而言,观众的期望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一方面绝对是被吊起来的,今天下午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还看到如下这幅图片:

当时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还是很震惊的,人家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宣传的效果肯定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嘛,怎么实际效果是影未播,人未看,碑先坏,思考了下,觉得很大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就是宣传的时候,都是如何如何地特效好,如何如何地老贝要走,可能没有正视到或者有意避开了本片的剧情逻辑,我们知道一般爱自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可是鲜有或者几乎没有看到过自黑式的营销或宣传,如果在宣传好的一方面,诚然的表现出不好的一方面,可能像图中楼主的抵触情绪就会少了点吧,因为自然有犹如评论的情怀粉在,而宣传的时候也告诉过你了剧情的硬伤,这样岂不是更好??因为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部不被口碑和剧情左右的电影,因为还有情怀和特效啊,而且与其他影片不同,哪怕出蓝光,你在家里就是体会不了那种震撼的?
最后的最后,来句个人带黑似的呼唤情怀粉吧:
你会因为剧情和逻辑而错过一部好电影吗?
PS:
1.不是水军
2.因为抱着看特效的期望进影院,确实实际效果达到了,勉励星4星
3.因为剧情逻辑达不到小伙伴们期待的而觉得是烂片低星的,无条件尊重与支持
4.因为特效达不到给低星差评的,请告诉我:Why?或者麻烦推荐一下您觉得高于这特效的电影啊,先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