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委会征稿】短篇小说故事

一路向前

2025-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派的零次方

郑重声明:文章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很多次,那记忆在我脑海里挣扎,我怕它成为了无生趣的流水账,不知是否该留下它,但随着记忆力越来越差,我生出了遗忘的恐惧。

    那天我忐忑不安的向博士表明去意,他很不解的看着我,扶了扶眼镜,把我喊到没人的地方,“是有什么困难吗,工资太低了?还是有点累了?”我屏住呼吸,不敢直视他,“都不是的,我买了房子,在很远的地方,所以想离开公司。”他看出来我在撒谎,但还是平静的说:“如果工作累了,可以休息半年,想来的时候再来,你看呢?”我已无地自容,只得斩钉截铁的说:“我想好了,真的太远了,博士,这很抱歉。”沉默了半晌之后,博士抬起头,真诚的看着我,“只要公司没有倒闭,欢迎你随时回来。”我连忙道谢,慌不择路的选择消失在他的视线。

    我有此有待遇,颇为惶恐。三年半之前,也就是我在那篇“花开在云间”的小说中提到的日子,我正在逼仄而幽暗的地下室里徘徊。那里没有信号,我常把手机放在窗口,一有信号进来,便迅速插上耳机,将手机置于窗外,如此便能正常通话。那天电话那头响起的声音令我激动,我正发愁不能走上正规,盘算去刷盘子度日,听到A公司的邀请,便一口答应,由于我声音的颤抖,电话那头温柔的提醒我,“别太劳累,多注意身体。”

    第二天一早来A公司面试,我的青涩打动了面试官林总,在意义不大的询问之后,我俩面面相觑,之后总工程师李总踏门而入,“看得出来,你基本什么都不会,但目前缺人,且试试吧。”我连忙道谢,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反复错误之中。

    我的组长莫明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他清瘦的脸上挂着微笑,常放声大笑。在第一天下午,他安排我做计算书的打印工作,我佯装这事情轻松简单,不到半小时便拿着厚厚一沓纸准备交差,随即等来一阵暴风骤雨,这时我才明白,大约有80%是无用的资料,这些无用的纸张我无法处理,我的抽屉竟塞不下。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我,我默默后退,静静坐下,隔壁工位的老大哥安慰我说:“这很正常,不着急,慢慢来。”我暗暗点点头,心想没准明天需要重新找工作了。

    这事情并没有人在意,接下来我被安排承接了整栋建筑的设计,我完全不会,只凭多日的观察与感觉去做,其中一张小小的A1图纸,莫组长给我圈出了40处错误,我记忆力很好,不做记录,便迅速全部修改,他点头称赞,“再拿去给李总工审查一下。”我惴惴不安的踱步到了李总那里,他停下手头的工作,笑着对我说,“来了,小朋友,让我看看你的作品。”我双手奉上这套图纸,他认真的一处一处查看,对照计算,一边讲解规范,一边给我阐述画图原理,最终又是满篇圈阅,我拿回去重做。就这样,反复重做28次,取得了28次进步。他终于点头,说这是极其勉强的作品。

      半年以后,我开始上手高层建筑设计及地基基础,这令众人颇为惊讶,按照隔壁老大哥的说法,基本上两年以上经验才能做这些事情。我忐忑不安,直觉告诉我,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慢慢我发觉这工作其实有规律可循,在做之前,应该心中有数,画多少张,用多大纸,采取什么原则,争议点在哪,图纸怎么编号,都应该提前谋划,我将这些想法提前汇总成文,沟通完以后,竟也基本无需改图。另一位老师传授我图块,图层,参照的巧妙用法,琢磨以后,我竟自成一派,成了速度最快的选手。A公司连续10个月给我涨了工资,我没问理由,只知道继续努力。

    第二年夏天,我进入了博士的视野。起因是出国旅游,这是A公司每年固定的公费节目,由于我没有护照,全公司集体出国旅游以后,只剩我一人,按照惯例,我准备回地下室躺一周。但刚下公交车,李总就打来电话,“我们即将登机,一个星期后才能回来。甲方现在打电话催图纸,公司只剩你一人,全靠你了,有问题的话等飞机落地后随时跟我联系。”我错愕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原路返回公司。

    这任务量超出我的预计,李总特意每天给我订四份饭,包括夜宵。我一个人在偌大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奋力的敲击键盘,熟练的配合着鼠标,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打电话给李总。没有白天,没有黑夜,这世上仿佛就我一个人,不知疲倦的向前。终于在第三天晚上的凌晨两点,将这任务完成,我在公司楼下打上一辆出租,回到地下室,小心推开房门,绕过熟睡的人们,安静的躺下,顿感天昏地暗。等到醒来,已经过了两天一夜。

    等他们从国外回来,给我带了各种各样的纪念品。李总引来一人,说这是我们老板,我紧张的说,“老板好。”李总立马把我喝住,“别这么叫,你得喊博士好”。博士戴一副眼镜,着白色衬衣,看起来很斯文,他轻轻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我们不在的时候你顶住了,加油干。”然后他们又去忙手头的事,我一个人愣在原地。

    博士是在国外读的博士,据说本科就读于国内排名很靠前的某重点大学,曾参与过重大地标建筑设计,后来创立这公司的时候,有朋友出年薪500万,建议他避免风险来自己单位上班,他不为所动,毅然创立了A公司。在我来之前,曾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并没有什么工作,博士为了给员工发年终奖,卖掉了自己的别墅和车。这使得A公司有很多老员工,此时我想,大概我也要在这待上很久。

    博士喜欢打羽毛球,我那时认为这是极其无聊的运动,运动必须有肌肉的碰撞,摩擦的声音。于是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选择篮球。每周四晚上公司会要求我们停止一切工作,随博士一起去体育馆包场,他打羽毛球停歇的时候,会给我们当裁判,我们认为他有“黑哨”的嫌疑,一旦他当裁判,我便被很快罚下,“0号又犯规了”,这声音常引起我抗议不断。李总也曾来篮球场凑热闹,不过只来了一次,便被我“盖帽”倒地,第二天他说去医院做了检查,半月板损伤,以后便不再来。

    A公司有很多特殊的事情,我们的电脑完全封闭,不能联网,也不能插优盘,有次我被安排到甲方现场绘图,等到结束却尴尬的发现,公司让携带的的笔记本无法拷贝文件,只得回去申请,所以这所有工作不曾给我留下可以追溯的痕迹。那会智能手机并不普及,这三年半的时间,我好像遗忘了世界,也被世界遗忘了。在这里安静是一种常态,除了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声音,没有别的频率。

    我的好运在某些时刻达到爆棚,在第二年年底的总结会上,我内心按耐不住的乱跳,果然念到了我的名字,最佳进步员工,后来我听说十年以来,此附属专业之前不曾有人获此奖,我走以后,更成为一个传说。奖品令我夜不能寐,一台崭新的ipad2,承担了我之后十年的娱乐生活。

    人不可能一直好运,在第三年的年初,这厄运便降临,一个同事离职,总工安排我收尾她的工作,我便投入精力,认真研究,没想到给她漂亮的收尾,忽略了自己本身的任务,导致我自己的图纸与相关专业条件不符,最终出具变更,以甲方现场剔凿,花费1万元收尾。我忐忑不安的等待,一天,两天,像是在等一个结局,等待一个审判,终于有一天,甲方怒气冲冲的上门讨要说法,李总工以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解释了这瑕疵出现的原因,以及法律规定的赔偿何其微小,甲方顿觉自己小题大做,向我们道歉后怏怏而去。我极其佩服他的巧舌如簧。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吗?”我红着脸,想向李总工道歉。

    “没什么大不了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干瘦的脸庞,轻描淡写的说出这些话,有一种我无法企及的力量。

    自那以后,我更加小心工作,但不能忘怀这失败。年底发奖金的时候,领过钱,签过字,当初招聘我来的林总把我喊进她的办公室,“干了快三年,也该成熟了吧!”我知道她意有所指,但不知道怎么回答,只默默捏着手,说:“嗯。”

    这样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要坚决离开,一旦被打上标签,好像无法涂改,我愈发无法抬起头,但没人注意我很在意。我想过无数的理由,在脑海中彩排过一次次,终于在这天下定决心。

    我收拾好行李,最后望了一眼我的工位,来到楼下,坐在那长凳上,看着蓝蓝的天空,有白云在我心中游弋,我知道一切已经重新开始,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