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
20年的10月,天气还是有点闷热,算不上温和的阳光透过银杏树的叶子,在地面上留在点点亮光,我拖着大大的行李箱,跟着领路的学姐找到寝室,尽管行李细细的带子勒疼了手,却按耐不住心里的雀跃。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将曾憧憬的一切真切地展现在眼前。
到寝室的时候,有一名室友已经来了,我们热情地对彼此打招呼,好像这样就能迅速拉近两个陌生人的关系。在整理行李的过程,其他室友也陆陆续续地到来,家长们一边帮自己的孩子收拾行李,一边热络的交谈,言语间都是对自家孩子的不放心,希望通过这短暂的交谈,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室友的照顾。
晚饭的时候,不记得是谁提出“一起吃饭”的主意,于是寝室里的六个人手挽着手出了寝室,叽叽喳喳地选定了一家火锅店。热气腾腾的火锅迅速升温了彼此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所有活动中,我们始终成群结队,一起去领书、一起选课、一起熟悉教室、每次去上课前一起出发....... 似乎不是一个人面对未知的校园生活的话,就不会感到茫然了。挽着的手、同行的路好像可以给予我们探索的勇气。那时候的总觉得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开心时有朋友分享你的喜悦,难过时可以与朋友述说自己的烦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个陪伴,多好啊。
但有些东西不是忽视掉就不存在了。寝室里的六个人,来自天南海北,只是因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专业被分在了同一间寝室,怎么可能有一样的生活作息呢?有人每天都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空出周末来放松休息,有人觉得上一天课回去还要复习太辛苦,喜欢每周进行一次细致总结;有人喜欢早睡,有人晚睡也能保持精力;有人喜欢提前到教室选自己喜欢的座位,有人更愿意踩点到教室...... 我们每个人面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有自己的态度和解决方式,哪怕其中的差异再微小,无数个差异累加,也足够让我们各有各的样子。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同进同出,我们终于明白了所谓的“亲密无间”并不能对彼此间的友谊有分毫的帮助,一次次的协商退步反而给这段寝室情谊埋下暗雷。于是再开学的时候,我们都相当默契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时间上碰巧了的,就一起做个伴,不那么巧的,也不会“协商”掉某一个人的意愿。当我们不用苛求群体的一致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生活中的很多小情绪自然就得到了安抚。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我们慢慢磨合找到了大家都舒服的相处模式。有复习计划的可以完美完成自己的计划,没有复习计划的也不必勉强自己枯坐图书馆,在寝室看书背题反而效率更高;早睡的带上耳塞,晚睡的放轻动作、提早洗漱,大家都能在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当我们不再为了维持关系而勉强自己时,寝室的气氛却变得更加和睦。
作家刘震云曾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我很早就读过这句话,那时也只是匆匆一瞥,但当我告别了高中,来到“半个社会”的大学,在全新的校园生活里摸索的某一天,也不知为何突然就想起了这句话。就是在那个瞬间,我真切地明白;挽着的手不会增长我们面对未知的勇气,图书馆里一致的打卡时间也不意味着优秀的成绩。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好的,只有无畏的前进和勤勉的自律。
热闹只是一时的消耗品,人生多数时光都是与自己相处。只有在独处时,我们才能从其他人、其他事上收回心,诚恳地面对自己,整合外界的信息,形成自足的内心世界。一味地沉浸在热闹的社交里,只能听见别人的声音、思考别人的想法。到最后,一群人,熙熙攘攘地聚在一起,曲终人散的时候心里却更加空虚。
独处是人生的必修课,当我们不再频繁地刷新微信就为了看有没有人找自己聊天,不再为了热闹去自己不喜欢的聚会,不再为了“合群”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学着一个人安静地度过一天,反而能够在安静的独处时光中丰盈自己。
愿每个人都有独处的勇气,在漫漫人生路上与孤独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