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读书笔记02

2022-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智慧小姐

推荐序二

问:

“为什么孩子的个性那么难把握,亲子互动显得那么不可控?”

答:

“孩子原本就各有各的天性,其中有优点也有缺憾,只是父母通常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反正它已经在那儿了,反而对孩子所缺乏的一直批评和指责。”

问:

“对职场妈妈而言,陪伴是不是质比量重要?”

答:

“这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是,‘重质’不代表不停说教,而是平静地跟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问:

“为什么我们那么在意孩子在人前的表现?”

答:

“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问: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

答:“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

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

——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父母的根基(对待孩子,对待自己的心理基调):

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

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

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养育孩子,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与孩子之间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

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孩子们天生就知道,他们需要父母,他们依靠父母,所以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们是不会去故意破坏这种关系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今天的学习,收到很多启发。

曾经很多时候,孩子惹怒了我,我要么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被他们发觉,要么实在忍无可忍,便“吼”出来。

这么做,于自己,于孩子,都是不利的。

关系的维护,是需要双方的配合。在孩子那边,对妈妈的底线,原则,孩子不能准确的知晓。

于自己,压抑情绪,亦或是“吼叫”,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对于原则问题,温和的坚持。对于触碰到自己的底线,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平和的说出的感受,需要多多刻意练习!

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