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历史

毛泽东“新经济政策”评述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74人  爱吃咸菜

       摘要:于1956年12月7日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的形成阶段、核心内涵和经济意义、现实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初级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初步研究,以期总结经验,因势利导,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途径,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架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所有制计划市场经济理论

        初级社会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展而来,而新民主主义理论又是以“新经济政策思想”为基础的。毛泽东提出的“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构想,是中共在社会主义阶段利用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工业化思想的中国化。虽然毛泽东并没有把其“新经济政策”坚持到底,但这一经济理论本身的价值不可磨灭。

一:“新经济政策”的形成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经济政策采取组织个体和私营经济,一律进行集中化生产与经营,并实行统一分配。这样,在高度集中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工业与国防发展等的问题,但这也使交易、管理等成本大大提高,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与引擎。在这一时期,由于局限于单一的计划手段而忽视市场调节的作用,这就造成了商品数量短缺、种类单一、质量低下,低效率问题严重困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当时,一些中央领导人发现这些问题后,产生了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构想,我国在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把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作为目标,就不适宜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必须提倡经济成分多样化,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经济政策”应运而生。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大环境。它的根源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然毛泽东也结合了中国实际阐述了他自己独特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毛泽东“新经济政策”以苏为鉴,是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是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时期的新思路、是中共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变革、是中共对于“三大改造”后期过渡得太急、太快,工作过粗等缺点而提出的新方向。这一经济政策在建国后得以迅速丰富和发展,并借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当然,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他怀疑“三大改造”的正确性,也不意味着中共试图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构想,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是对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新思考,也是对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不同资源配置手段的一种新突破。

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曾对“新经济政策”作出说明:“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做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就叫‘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认为我国不仅应当利用社会主义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和小私有经济来大规模地发展我国的生产事业;不仅要利用本国的资本主义,同时还要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毛泽东强调,集体化的最佳时机并非是过渡时期开始之时,而是在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之后,在无产阶级国家充分掌握了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了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时机到来之前,尽管已经进入了过渡时期,却还不能实行农业集体化,而只能容许农民个体经济的继续存在。这种思想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吸收了列宁的新经济理论原则上的新创造,我们可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贯穿于“新经济政策”始终的理论基调有:国家市场与自由市场应该共同发展;国营工业与私营工业应当共同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共同发展,允许并提倡经济成分多样化。在我看来,所谓国家市场,是相对于自由市场而言的,国家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它是以国家强制性手段控制的市场,它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这里的资本主义仅仅是指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模式,并不是指意识形态的矛盾。在这个模式下,市场可以自由配置稀缺资源。总之,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肯定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前提下而提出的一种改革设想。

       毛泽东“新经济政策”的“新”,并不是对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毛泽东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说“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可以搞资本主义”,就是说,可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企业完全成为社会主义国有制企业后,再允许兴办私人企业,这应该是从促使经济主体多样化以活跃经济来激发经济主体竞争力的角度来说的。

三:“新经济政策”的分析

       经济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建设的问题,是毛泽东特别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社会性质是属于社会主义的。虽然在这个发展时期既有资本主义,又有社会主义,二者缺一不可,但仅仅是利用资本主义,借助市场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而已。无可否认,“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个矛盾不断产生的原因是小私有经济的存在,它时时刻刻产生出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是两种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而计划与市场只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并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计划一般是在市场失灵时弥补市场的不足,对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为主要特征,而忽视了市场。计划与市场在理论上和实际中都有现实依据。仅仅只注重计划或之关注市场,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中,经济建设也必须要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新经济政策”便提到了这一点,该时期最终将通过工业化与农业社会化而通向社会主义。在毛泽东看来,虽然“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成分是并存的,但待到消灭富农农业和资本主义残余提上日程,两种成分就不可能并存。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工业化与农业社会化。

       由是观之,毛泽东“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总的来说是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肯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积极成果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兴利除弊,力图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改革设想,而非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力、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根本目的。

四:“新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重视民族资产阶级管理企业的经验及其发挥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从这一点来讲,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我国经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在“经济形态”从属问题上,“新经济政策”中主张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保留个体经济,主张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就从思想上拓展了中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并非摒弃一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它还包含了公有制经济以外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构成成份的一个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在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问题上,“新经济政策”突破了单一公有制束缚。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决定了产品最终的分配形式,因此,所有制问题在经济学中备受关注。尽管在当时“新经济政策”没有明确提出“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针,也没有在刚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再明确提所有制结构问题,但“新经济政策”思想在实质上已经包含了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内容。

(三)、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新经济政策”是对“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新探索。“计划”和“市场”这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手段相互配合、优缺互补,以期达到最佳配置效果。毛泽东的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认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之上,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此时的“市场”,尽管在表面上保留了一些“市场”的形式,并且还作为一种试图繁荣经济的措施而加以考虑,但这个“市场”已不完整,它是国有经济之下的“市场”,已处在计划经济的包围之中,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失去生命力。相反“计划”手段的作用却显而易见,行政干预措施所取得短期效果使得计划经济看起来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该经济政策没有得以推行。

       由于种种历史的、客观的、主观的原因,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当时未能 广为宣传,未能被经济工作者所使用和掌握,未能付诸实施,实属遗憾。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不断探索,邓小平理论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出,使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毛泽东“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探讨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任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和初级社会主义理论》 何仁富/著 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

2:《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探析》 陈志杰/著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3:《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兴发/责编 河南专题研究

4:《经济学视阈中的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 张磊/著 边疆经济与文化 150025

5:《论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李仁卿/著 咸宁学院学报

6:《论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 喻卫国,徐晓平/著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02

7:《毛泽东“新经济政策”:一种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思路》 廖义军,李仁卿/著 湖南学院学报

8:《谈谈毛泽东“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李仁卿/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29卷第7期

9:《从三大“并举”看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与意义》 苏伟/著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10:《略论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工商业政策思想》 郭宏升/著 哲学社会科学院第33卷第6期

11:《毛泽东思想年编一九二二至一九七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12:《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新解析》 郭松江,蓝华/著 学术论丛 201110

13:《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梁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试论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李丰才/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