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重温历史的惨痛
《十月围城》与其说是一部文艺片,不如说是一部纪录片,纪律了辛亥革命的酸甜苦辣。十月,危机逼近,步步是血。
清末民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捐躯赴国难的能人志士不可枚举。这部影片成功之处,我想莫过于在于用小人物和无名无姓者的牺牲阐述了当时的恐怖,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用社会的原生态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白色恐怖,让历史更加真实重现。
任何一个变革,都必将伴随着流血与惨痛。
《十月》最成功之处莫过于真实再现了一个原生态的满清末世:民不聊生,政府腐朽,民众麻木——破败的街道,遍地的乞丐,衣衫褴褛的小贩,还有那一双双麻木无助的眼神,这就是百年前我们祖先真实的生活场景。任何都会欺骗人,但是社会原生态是真实的,即使是“撒谎”,也是真实的谎言。
一直以来,对于辛亥革命都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从来没有深入去挖掘当时的社会。赌徒,乞丐,小贩,戏子,车夫和青年学生,人物虽多,但是角色分明,将一个个片段串联起来。对于追求光明,其实不一定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片中的阿四恐怕连孙文是何物都不知道,但一样在革命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光辉的身影。
未看之前,怀着近乎崇敬的心情亲近: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人可以在速食文化泛滥、追求华丽粗糙滥俗的时代,依然坚守自己,奉献出一部精品?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从电影中回到现实,这是对心灵怎么样的一种震撼?震撼之余,却让烦躁的心开始思绪,回味之余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总觉得片子有种感动的虚幻的真实。把所有的冲突集中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来爆发,让人一下子迸发出所有的激情。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主仆情……杂而不乱。与《建国大业》相比,导演的分析能力与指导能力更胜一筹,将一个无限高度的历史题材仅仅用了当时社会的一角来表现,而且是当时最底层的生活场景,最卑微琐碎的人物。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一样繁多的人物,一样繁杂的事情,但是都能让看过该片的人很清晰地说出每一个人的特征,赋予了每个人鲜明的性格,像是当时历史长河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经过了导演的精心思考,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执着拼命的陈少白、大义广博的李玉堂、憨直可爱的王复明、单纯忠心的阿四、痴情痛苦的刘郁白、深沉父爱的沈重阳、愚忠顽强的阎孝国…哪怕是一个说过一句话做过一个小动作的小人物,都有让你流泪的理由,都有让你心如刀绞的痛楚。
钟情此片,因为它给予了我们从没见过的场景,了解了当时社会状态,让我们重走了一次当时革命惊险的道路,重温了当时历史的惨痛。即使是血淋淋的记忆,也让人感受到那个动乱纷飞时代的特质。十年磨一剑,终于看到一部可以值得回味的真实纪录片。
一部片子是否成功,不在乎有多少大牌明星,不在乎投资多少,运用了多少高科技营造了夸张的镜头。没错,有明星、大手笔的确是影片的最大卖点,但是,如想俘虏观众的心,我想,必须要让他们有归属感,有感触,给予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温暖。
感动常在心中,看过依然有余味。顺便说一句:最爱里面的重光少爷和阿四,好男人真汉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