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当下的力量》书评
对症下药时,这本书无疑是一颗基础良药。因为发生的一些事情,去年下半年我开始“间歇性抑郁”、开始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后来为了“自救”,我请教了心理老师。老师说,想要寻找心灵的力量的话,建议读一读《当下的力量》。
全文读毕,简而言之,利用费曼技巧以“蔽”之,这本书就是讲——过去已过去,未来尚未到来,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任何执着于过去和未来的“思维”只能降低当下的质量。这个“当下”不仅仅是指时间的概念,作者强调的是要真正的进入当下、使自己处于“有意识”的状态。
一、作为时刻的“当下”
执着于过去,我们往往会产生后悔、自责、愤怒、羞愧、伤心、痛苦等情绪。过分沉浸其中,只能加深我们的痛苦罢了。如果在自己的脑子里回放过去当时的情景的话,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活在了过去、脱离了当下。况且“回放”时一定会夹杂着当下的自己的新的想法,这种以现在的头脑去“重新经历”过去的情境的做法,不仅对过去于事无补,而且往往带给当下的自己负面情绪。所以,作者说只在必要的时候简单地回顾过去,而不加任何批判。理性地简要地反思即可。
执着于未来,一方面往往会使自己感到压力和焦虑。当只是把当下作为实现未来目标的手段时,就会担心自己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就会担心发生可怕的后果,就会担心…… 而如果只是专注地做好当下应该做好的事情,当未来真的到来时,我们就会发现,也许根本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执着于未来,另一方面可能会使我们产生“虚假的获得感”。对未来的期待是我们生活的动力之一,但是过于期待未来,我们可能会患上正如《自控力》中说的——“虚假希望综合症”。即“有时候,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它错把可能性当成真正完成了目标”。由此而产生短暂的开心、期待。而这些积极的情绪却是没来由的,当未来真的到来时,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完不成这些时,就又会陷入自责、愧疚等消极情绪中。
所以,执着于过去和未来都只会给当下的自己徒增“负荷”罢了,而只有当下时刻的这一步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真正重要的。
二、思维与情绪
作者认为在当下时刻却执着于过去和未来的这种状态都是由“思维”即“无意识”带来的。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然而另一方面,过度思考却是“有害”的。多余的思维活动会产生痛苦等消极情绪,与此同时,多余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为了反抗和消除痛苦、恐惧等消极情绪而产生的。情绪与思维密不可分,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应。比如,愤怒通过源于攻击性、敌对的想法,恐惧源于受到威胁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思维根本不能解决情绪问题,因为思维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维就会发现,人们80%-90%的思维都是重复而且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我们之所以倾向于对思维上瘾是因为我们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了自我的感觉。随着个体逐渐长大,在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我们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的形象。这个虚幻的自我形象被作者称为“小我”。小我是由思维活动组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因为如果没有过去,你将会是谁?它还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慰藉或满足。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执着于过去和未来的原因啊。思维认同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的幻象。
三、进入“有意识”的当下
思维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而真正地进入当下是指进入一种“有意识”的状态。这被称为“开悟”。即超越自己的思维,达到与自己的本体合二为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喜悦、爱和平和。
保持对自己思维方式的监控,当监控到自己产生脱离于当下时刻的思维活动时,停止思考。把自己从思维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自己思维的观察者。不带任何分析和批判,只是停下来。就像国画一样“留白”。
如果发现此时此地无法忍受并且让人非常不开心,我们只有三种选择:从这种状况中离开、改变它或者完全接受它。我们要立刻做出选择并接受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这其中不会有任何的消极态度。而如果深陷其中,只会一无所获。
摆脱消极心态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把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自己,进而使它消失。面对攻击性的话语,让它们从自己身上穿过就好。
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创造的,而我们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即可。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是去接受它,而不需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如果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自己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改变正在做的事情,需要改变的是做事的方式。如何做事通常比做什么事更为重要。试试看,如果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通过做这件事所取得的结果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直视思维创造的痛苦,观察它。用意识之光照射痛苦,它将消逝。停下痛苦的思维认同,通过冥想,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自己的身体的存在。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着高度警惕却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从内在感受自己的身体,就好像在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倾听或阅读。当深深地扎根自己的体内,并成为自己思维的观察者时,就会很容易的进入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