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享:在学中写,在写中学
首先得感谢群主柳老师为我们争取并提供的学习机会,能够听到写作领域大咖刘凤清老师关于写作的分享课程,对我这个刚刚开始学写作的小白来说,是何其幸运,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碰到。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管做什么,系统学习其中的知识,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写作更是如此。
这节课程刘凤清老师主讲散文的写作技巧,从头到尾可谓干货满满,我也是第一次从写作的角度对散文有了整体性的了解和认识。说起散文,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从上小学我们就读散文,学散文,可到底什么是散文,写好一篇散文应该把握那些要素,刘老师给了我清晰的解答。
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可以根据作者的自由发挥和情感需要来创作。乍一听,散文似乎很简单,我们平常写的抒发情感的作品都可称为散文,可要真正要写好一篇散文,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需要优美简洁的语言文字,它需要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需要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这便涉及到写散文的一些方法技巧。
首先,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是散文的核心,我们通过描写景物,人物,事件等,将我们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让读者能够感受的作者的情感世界。其次注重语言的运用。我们都知道一篇佳作,必定是语言优美,生动,自然,富有诗意。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锤炼,用优美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然后是注重文章的布局和细节描绘。散文的构思和布局非常重要。一篇好的散文,如同一个有型的生命体,得有像样的头尾,各个部位的链接更要讲究协调统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还得关注细节部位。细节是散文的灵魂,它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细节处理好,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是注重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文化和历史背景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深度。我们在写散文时,一定要注意挖掘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来展现文章的主体和意义。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应时刻记住这些散文的写作技巧,并慢慢学着去在作品中运用。一点点去打磨,去锤炼,相信熟能生巧。我们也要知道散文的写作笔法。写作犹如布阵打仗,我们必须掌握它的写作笔法,才有可能写出一篇好的作品来。
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常用于叙事和写人。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的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写人时,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
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表面看两件事没多大联系,但其实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样写是文章内容在横向上更加丰满。这在《红楼梦》中体显的尤为明显。
指点:是指在行文时用议论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表露出来。在散文中,指点要求要含蓄,要和写人叙事紧密联系,从写人叙事中概括出来,而不是随便发表意见观点。
兴波,顾名思义就是给文章制造波澜,使文章产生感染力。有不少人认为,引人入胜的曲折变化只能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其实在是一种无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也需要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只是散文的格式决定了它的兴波不可能大幅度展开,常常是骤起骤落,战线短,节奏快!同时,散文旨在抒情述志,所以它的兴波必须是和情紧密联系。
刘老师还给我们举例讲解了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和她自己的作品《冬瓜王》。从具体的作品中我再次去体会这些写作笔法和写作技巧。
从这堂课程中,我学到了诸多关于散文写作的技巧方法。为我以后的读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读名家名作时,更应该从写作的方方面面去思考好作品好在哪里,好作品是如何构思,如何布局,各个部分是如何链接的,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叙事,以及细节描绘,都运用了那些具体方法。把听课的知识转换到阅读实践中。
不管是阅读,还是听课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所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些方式方法,把这些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运用起来,不断地坚持练习。做到边写边学,边学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