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取消英语主科地位还不够·····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建议一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主科英语(外语)的主科地位,英语等外语课不再设为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主科,不再将英语(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
这建议一出来,立刻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不少人举双手赞成,也有站在国家大义,未来国运之高度大力反对。
赞同者大多就是现在英文应试教育”过来人“。刷题应试式 学习英语,中学或大学毕业后,基本再也没用着,且这样情况还不少。但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说学习英语不好。即使不好,也是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而非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的错。学习英语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因而不用学习英语,那就有点类似于“干不好就干脆别干”输人不输嘴阿Q式的耍流氓。
应试教育要是有更好的办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诸多弊病。现在这种情况的存在,也许就是现行最优方式。知道其不好,但在还没找到一个比现在更好办法之前,也就只能如此。
一、学完英语没有”车“开,没有”路“走。
学车考驾照也是硬技能,为什么没有设为义务教育?或设计为大学必修课?
虽没哪个普通高校设这门课,但只要在社会上报了驾校的,基本上没有学不会的。
并不是因为社会上的驾校那些教学方式方法有多科学,制度有多完善,而是去学习的人在现实生活要求是必备技能,学完有应用场景。
有没有驾校学习,考试通过了拿了驾照,还是学不会开车的?
有,就是那些拿了照以后,没车开的人,或者是不开车的人。驾照到手,过一两年,都没摸过车,基本这个技能就报废了。
我们义务教育里学习英语的部分人不就是这样吗?
这跟英语是不是主科、应试教育有多邪恶,教育方式方法有多差劲等等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没有应用场景,学习了以后没有“车“开,有“车”开了没有“路“走。
生活中很少甚至没有被动的应用场景。像香港和印度一样,英语是官方语言,想不会都难。
学习英语是整个国民的事,不是义教育或是学生的义务。在整个国家国民生活里不用英语,也用不着英语,却天天要求着学生要学好英语,这本来就是个看起来”见怪不怪“的滑稽现象。进教室之前用不着,出了教室的门也用不着,请问除了用于应试,那还能干什么?
大学英语四六级,就像进了驾校考试拿了驾照,毕业回去两三年没有开”车“的机会,这个知识就没有机会转化成固有能力,过一年半载必会忘光。一这才是现在我国义务教育式英语主要弊病。
学习英语,没有应用场景,学会的只是考试,只是单词,而非语言工具。谈再多的应试教育改革、加强、改进都只是耍嘴功夫图嘴快而已。在驾校里再怎么改革,改变不了在出驾校以后没有车开,没有路走的境况,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在屠龙术再高明,在没龙的世界里,怎么改革屠龙术学习之法都是枉然。
二、万国来朝的国家里国人不需要学外语。
反对降低英语权重的人有这么一个观点:英语是人类交往意识、跨文化理解力、参与全球竞争与发展能力提升的需要,它是国家竞争力和发言权的语言。如果不,就可能让一代人处于语言孤岛无法参与全球竞争。
我听过一么一个段子:有一中国大爷在国外,一老外问他:can you speak english?
中国大爷虽不会英语交流,但能听明白大概意思,其自信回问:Can you speak Chinese?
老外懵了一下,羞愧回了“no!”
在此我们得佩服老大爷的机智和自信。
但段子就是段子,自信不在于机智或是表现得多么昂首挺胸,而在于真正的实力。
为了人类交往意识、跨文化理解力、参与全球竞争与发展、国家竞争力和发言权等等不论多高大上的理由,语言最终是为了两个国家的发展。
交流、谈判或是贸易,都是为自己国家有益一就是一个利字。
两方进行商贸活动,有一个规则:谁是强势方,谁就有主动权、话语权。弱势的一方就得按对方的规则行事。有求于别人的一方就得答应对方的契约条款,附从对方的要求,遵从对方的风俗习惯,当然包括用对方方便的文字语言。
国家之间贸易也一样,相对弱势的一方就得用强势方方便的语言沟通谈判签约。
使用语言也一样,相对弱势的一方就得用强势方方便的语言沟通。有求于别人的一方得迁就被需求的一方。使用语言也一样,且这跟有多少人,多少国家使用这门语言没有关系。有求于人的一方就得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学习对方的语言。
在唐初、西汉时期的中国,位于世界中心,万国来朝,当时的国民或官商可不会去学哪个来朝国的语言。因为没有必要。当时的唐朝汉朝就是强势方,是别人有求于它——你要来跟我谈,就得用我觉得舒服方便的方式,比如用我方语言,文书契约用我方的文字。
纵观历史,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我国从清末闭关锁国开始,在西方为主流的世界格局下,我国就是弱方,没有话语权方,有求于别人。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按着别人舒服的方式跟别人通商贸易,以求富民强国。
现在呢?不能说我们有多强大了,已经万国来朝,但起码国力提升了不少,实力在世界格局里能排在前列。在通商贸易过程中,有有求于别人的地方,也有别人有求于我方之处。
现在关于学习英语的权重衡量,正是时候该拿出来谈谈,或是重新调整排序,无可厚非。
三、英语和体育健康
很多反对降低权重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在于:学习英语可以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参与全球竞争与发展、国家竞争和发言权。但没明白之前所有的这些提高不是因为学习英语本身。全民学习英语只是个手段,学习英语是为了能跟更好的与强势方通商贸易,能跟富者通商贸易才是强国力的背后那个主要原因。
再者政协委员建议只是要求调整权重排序而非取消这个科目。按经济学来说,学习英语效用的边际效应也快到坡顶。
事有急缓轻重之分。重要的不说,是强国,但这个强国是缓事,即是重要不急的事,因为这个事急不来。
刚建国之初,学英语是个急事,也是为了通商贸易,也是为重事,即为又重要又急的事。所以在当时国策英语为义务教育必修课是最佳决策。
现在国家实力提升,当然强国力这个重要性没变。我国现在的境况是:有有求于别人的地方,也有别人有求于我方之处。全民学英语这个事,就那没当初那么急了,急缓轻重的级别确实应该调整调整。强国初衷不变,但手段要改。
当时学习英语是个向外求强的手段。强国之本最终还得靠内求。急事不急了,重而缓之事就可以调到前面来。
我们教育体制里,天天喊着要素质教育,但总是在喊,也只是在喊。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那一项一身体素质,为什么不提到最重要的位置,放到和语文,数学一样的权重上,当作必修课呢?再者如果说体育教育内容狭窄,可以设为体育健康也蛮好。
个人观点:现在的英语就应该跟体育在教育体系里权重对调,那就刚刚好。
如果全国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学习体育、健康放在跟现在学习英语一样的高度和热度,国民的素质会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不敢谈多么的得国利民,但我想在素质教育里占了一半权重的身体素质-身体、心理健康,这一块提升上去了,整个国民的战斗力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数学语文英语生物化学地理再重要,成绩再好,没有好的体魄,没有健康的脑袋,一切都白忙活。无论在工作、生活、事业,身体的好坏决定了一半的战斗力。论重要性,再怎么也不至于排在现在教育体制现状的那个位置!
扬国威铸国魂不在于奥运会上游泳拿了多少金牌,不在于哪个100米运动员跑了9秒,足球世界杯进几个球,而在于所有受过义务教育的学生都能学会游泳,操场上100米都能跑个狂奔,在足球场上都能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