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
进大学以前,我对“选修课”是没有概念的,学习清单中永远只有必须要上的课,生活简单而被动,无需做任何选择,早已有人为我们勾选好教材,只要掌握它,考个高分,学习任务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即便吸收得寥寥无几。
就像设定好的程序,运行规则一条条规划得完美,只需按下回车,按部就班地走完设计者铺好的路,获个理想中的结果。最后,目标达成,游戏结束得平淡无奇。
进大学后,选修课的出现,却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早在第一次选课时,我就听到了“能拿到学分就行了,选修课上不上都无所谓”的论调。紧接着,热心的师兄师姐也来提醒我,选那些不经常点名、考试容易过、学分好拿的“酱油课”就好了。他们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上课轻松又能学到知识的课往往很难抢,有些课程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有趣,你倒不如早点修完学分,取个高分,也有利于拿奖学金啊。
对于这些建议,当时的我并没有放在心上,看到感兴趣的课程,还是毅然决然地报了名。
可是当一个学期过去,分数出来时,我傻眼了。同宿舍的小伙伴,在师兄师姐的“指点”下,果然获得了很高的分数,总绩点直接就被提高了一个档次。而我的分数虽然不算差,但在对比之下也显得有些凄凉。
这个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而其他尝到甜头的小伙伴,却如获至宝。
第二年,我发现不少同学在一学期内选的选修课高达3到4门,还专挑那些高分又不点名的。被问及原因,他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赶紧修完,下学期就可以少上点课了!” “一口气选完,以后就没有压力啦!”
面对他们的答复,我竟一时无言以对...
想早点修完课程并没有错,但我不知道,为了修学分,而专去刷高分的课,选了却不会去上几次,即使去了也只是坐在教室里写作业,摆出个“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态度,这样的选修课又会有多少意义?
因此,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还是坚持只选真正喜欢的课。当被同学问及:不担心分数很低吗,不想早点修完课程之后轻松一点吗?我都会短暂语塞,然后告诉对方,坚持抢喜欢的课,只是因为觉得这机会浪费了可惜,至于学分,慢慢修,我不急,即使之后修完了,有时间的话我还是会去旁听的。
我始终觉得,在选修课里能学到更多。
而让我更加坚定这种想法的,是两位选修课老师。
小清老师是童话经典赏析课的主讲老师。在她的课上,我了解到包括《小红帽》《灰姑娘》在内,各种耳熟能详的童话的不同版本。她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姑娘,上课时也总是很认真。每当她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完一个故事后,班上的同学就会踊跃发言,这时我总能听到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小清老师的课堂上,任何想象都是值得被鼓励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介绍《小王子》的那节课上,小清老师感慨地说,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童话,小王子也是我最喜欢的童话人物。说实话,我开这门课是有一份私心的,我很想要和你们分享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那一堂课是她上得最动情的一次,也是直到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选修课不只能教育学生,对于老师而言,它也可能意味着一个梦想。
与另一位老师凡哥的相识,是在一门叫“口才与演讲”的课。每回上课,他都会和我们聊很多课堂以外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他曾安排了多场情境模拟,让我们过足戏瘾,也曾在课上背着吉他自弹自唱,给我们讲述他的梦想与经历,他甚至还邀请了乐队朋友到教室,活生生把课上成了一场小型演唱会。
对于这门课,凡哥是带着满腔热情的。作为选修课老师,原本他只需把课程内容讲完,已经算是尽到责任了,但他却宁可四处托关系欠人情,也要让课堂内容尽可能丰富,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东西。
他是真的用心对学生,大家都感受得到。
你有没有这么一种感受,在大多数的选修课上,老师总喜欢畅聊自己的经历,或是人生梦想。以前我总不理解他们怎么可以说这么久,但最近我似乎明白了。正如有些同学把选修课当做发现新世界的窗口,而也有那么一些老师,将它视为自己放松的方式,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与愿意来听课的你分享最真实的心情,可以放心地将自己想表达的传递给你,因为从你选择这门课的那一天起,他们就被赋予了一种肯定与信任。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其实到最后,无论对于学生或是老师,选修课都会是一种馈赠,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你又何必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