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写作文夜读论语人生格局的修炼

教育就是耕种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221人  華文2019

        教育其实与耕种是一个道理:得把学生的心田侍弄好,再种下一颗种子,时时照应那一棵小苗,不要让别的动物吃了,不要让杂草卡了,旱了要勤浇水,涝了要及时排,施肥,驱虫,一样不能少。

        最早把这个“自然教育"的道理运用到实践中的是孔子,他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去耕耘学生的心田,种下不同的种子,培养成不同的人材。尤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不会去把这棵小苗硬弄成他要的什么样子,而是让这棵苗子得到充分的阳光雨露,自由地生长。孔子自己是那个农民,也是阳光,亦是雨露,还是一个稻草人。

        所以,当子贡问他:“贫贱的时候不谄媚,富有的时候不骄傲,怎么样?(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继续问他:“那么,《诗》里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样的句子,讲的就是您说的这样的境界吧?(《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啊,我终于可以和你谈诗啦!告诉你以往的,就知道将来的。(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给了学生一本诗经,仅仅是在学生的心田种上一颗种子,并不急着去讲什么思想什么大义,但当一个学生从诗文之中悟出了人生礼义之道,他真正地欣喜于他的悟性,开始和他谈论诗经之经义了。

        孔子信奉的方式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告诉你一个墙角是直的,你却不知道其他墙角是什么样子,那还要跟你谈建筑吗?

        同样,子夏问孔子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说:“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不吝赞美之词,说子夏啊,你启发了我啊,让我重新拾起谈诗的信心,来,我们愉快地谈诗吧!

        只有学生的心田里的那棵小苗长壮抽穗了,孔子才会对这棵小苗说:来,我们讲讲什么叫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