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压岁钱压出“祟”
过年了,孩子们的腰包都鼓了前来。看着红红绿绿的钞票,一个个小嘴儿咧着,心里乐开了花。
据传,压岁钱,源于“压胜钱”, 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并不在市面上流通,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孩子们佩戴这种钱币,能驱灾辟邪,保平安。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压岁钱”。
提起压岁钱,还有一个故事:据说远古的时候,有一种怪兽叫“祟”,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
一户人家,老来得子,十分真爱,视如掌上明珠。主人就把几枚钱币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那个祟来了,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
很快,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大家争相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这样那个怪兽就不敢来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每到过大年的时候,长辈们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就给孩子们发放红包,一是能为孩子祈福保平安,二是也为了孩子们过新年高兴。于是孩子们对新年就有了更多的期盼。嘴里喊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个新年过后,收获颇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
孩子们是高兴了,但这些压岁钱如果任意所为,势必产生不良后果,好事变成坏事。比如有的孩子觉得钱来得容易,就大肆挥霍,买零食,买玩具,打游戏,不加珍惜。更有甚者,聚众赌博,下馆子上歌厅等等。如此就养成很多恶习,像贪图虚荣,互相攀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让压岁钱压出了“祟”。
那么,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呢?这就成了当前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既不能没收,也不能放任。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会让孩子不高兴,引发逆反心理。可以告诉孩子,这笔钱由家长代为保管,当孩子用得着的时候,可以取出。但如何支配,要征得家长的同意,防止孩子乱花。
二.存入银行。以孩子的名义开户,存成定期存款,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为了让钱能增值,从小就让孩子学一些理财的知识。
三.灵活使用。可以让孩子选择买一套图书,增加阅读量,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写作能力。或者用这笔钱,带着孩子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旅游,让孩子走出去,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享受旅游的乐趣。也可做其他有益的活动,如野外采摘,既让孩子学会动手,也培养了劳动意识和成就感。
四.为长辈献爱心。在爷爷奶奶过生日时,买个蛋糕,或者衣服,献给老人,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这也是中华美德的传承。
五.爱心捐款。指导孩子,献一份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公德意识。
总之,处理压岁钱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很好地利用,切不可因为压岁钱的不合理使用,引出不良后果,也就是压岁钱别压出“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