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形成

2023-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已锁定

春秋的状态是经过漫长的演进而形成的。

初周的制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集权和中心化,有一个漫长的去中心化的过程。

分封是两手,一手给予、一手管制。

封国的治理的分化和各自原始文明的结合,共同酝酿了,春秋时期的多中心化。

一直到春秋时,周天子对各诸侯国仍有控制的痕迹,诸侯国君下所设的“卿”是由周天子任命的。《左传》僖公十二年管仲平戎于王,王以上卿之礼享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杜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天子之二守国氏、高氏为王室在齐的命卿。《礼记·王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大概是说在大小不同的诸侯国中,大国的三卿由天子任命,而次国有二卿为天子所任命,小国有一卿为天子所任命。当然这些由周天子直接任命的卿,派到各国,自然就起到一种对诸侯的监督作用。

嗣位新君或诸侯立太子要经周天子的批准:《国语·周语上》谓周宣王时,“鲁武公以括(武公长子伯御)与戏(括弟懿公)见王,王立戏。樊仲山父谏曰:‘不可立也。不顺必犯,犯王命必诛。……今天子立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若鲁从之而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不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天子其图之。’王卒立之。鲁侯归而卒。及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三十二年,宣王伐鲁立孝公(懿公之弟称也)”。据这段记载,则知不惟嗣君须得王命然后称侯,诸侯预立太子,周王也有抉择之权。

《诗经·大雅·韩奕》记的是新嗣位的韩侯入觐周王,受天子锡命的经过: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干不庭方,以佐戎辟。

其中“王亲命之,缵戎祖考”,就是说周天子亲自册命新君韩侯,令他继承他的祖考韩侯的官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