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读杜甫

2020-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想念卢浮宫

        读杜甫读了多少年,学生时代只管记住他忧国忧民,只管记住他的代表作,只管怎么问怎么答。因为滚瓜烂熟,意念便也根深蒂固。

        后来,积累渐多,对生活的体悟渐多,也曾迷茫疑虑过,小家都护不周全的他,那些广济苍生的情怀有意义么?

        笃定与徘徊间,到了2020年春节,一场疫情铺天盖地而来,举国上下奋战两个月,不敢有丝毫懈怠,才大体抑制病毒传播。就在全国形势看好的时候,病毒又在世界大爆发,我们又受到了境外输入的威胁。

        于是纵观各国抗疫,唯我中华医无私,警无畏,举国齐心。有各地医务工作者自告奋勇地驰援武汉,有十天就拔地而起的救命医院,有自觉隔离的亿万民众,有无私奉献的私企老板……有李洪亮,有钟南山,有告别婴孩奔赴前线的母亲,有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凡人……

        此时再读杜甫,迷茫顿消,疑虑无存。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他未曾实现,现实给他的是半生流离生计艰难。他经历过“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的痛彻心扉;他经历过“长安草木深,国破家书断”的耻辱焦灼;他经历过“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的同情无奈;他经历过“茅草翻飞去,屋漏床更湿”的忧思难解……他曾向往归乡,有过“涕泪满衣裳”的狂喜,结果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这样的处境,他却从未怨尤,即便挚爱的妻子饿得骨瘦如柴,即便自己贫病交加命悬一线,即便独自登高之时写出了八重悲切,他依然愿意祈求广厦万间,只为天下寒士欢颜安暖。

        写到此处,心头暖热,有泪水萌动。这是何其善良的本心,何其坚定的信念,何其阳光的灵魂!执着若此,需要何等的勇毅,何等的胸怀!

      想起余秋雨说的,“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

        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或牺牲休息的时间,或牺牲团聚的美好,甚或,牺牲健康和生命!与个人利益无关,与功名钱财无关,只因心中的至善,只因兼济天下的勇毅和信念!这,不正是杜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航向么?

      “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之心。”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生活可以摧垮他的身体,却摧不垮他忧国忧民的信念。生虽坎坷,死而高贵。他当得起后世的这一句评价,无愧于四海八荒尊一声——“诗圣”。

        难怪,他的夫人一生无悔,无论等待多少年,都要与他合葬在他们相遇的首阳山下。或许,在她心里,无论饥饿、贫穷、流离、漂泊,他都是那个初遇的俊朗青年,心怀理想,如阳光般明媚,如天空般澄澈,如白云般纯净,如春风般温暖。

        诗圣知否?如今的浣花溪畔,早已广厦万间,如今的中华大地,皆已富足安暖,您的草堂还在,您的诗篇流传,您的理想实现,愿您游江畔而赏花,登东岳而观山,对乡微笑,欣然安眠。

        君可慰,您的人格魅力已铸成灵魂的光芒,穿越千年,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