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2018-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啾啾56

      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追风筝的人》突然火了起来,矫情的我还特意把签名改成“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虽然我当时并没有看过原著,也不太懂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总之,就是觉得很文艺,这句英文很漂亮。

      现在把书看了一半之后,略有点失望,主要是实在讨厌第一人称“阿米尔”这个角色,心疼阿里和哈桑。

      这本书讲述了阿富汗战前一户名门望族的孩子阿米尔和家里仆人之子哈桑之间的故事。阿米尔母亲因其难产死亡,从出生之日起便没有母亲,哈桑同阿米尔一样自幼丧母,不同的是哈桑的母亲离家出走。阿米尔和哈桑喝着同一个乳娘的奶水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他们是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在山坡上、草地里、电影院大声欢笑,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一起度过天真烂漫的十一年,他们也不是朋友,因为这种朋友关系建立在一种主人和仆人的不平等之上,在家里,阿米尔和哈桑亲密无间,在外面,阿米尔很少愿意承认他们的朋友关系,他为自己有一个仆人朋友感到不光荣,一个人的愤怒大多数来自于自身的无能,他得不到父亲更多的爱而嫉妒父亲对哈桑的爱的心理让他不断的去嘲笑哈桑,而哈桑的一生始终带着对阿米尔至死不渝的忠诚和天真质朴的性格,他从不说谎但愿意为阿米尔说谎,他愿意为阿米尔做一切事情,包括为了帮阿米尔追回风筝赢得父亲的赞许,在那条僻静的小道上被调皮的男孩性侵。如果说阿米尔目睹这个场景的时候是因为害怕才没有站出来,毕竟即使不是十来岁的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恶势力的时候,也会胆怯,这能够理解,可是事后,阿米尔因为看到哈桑便会想起那条小径上难过而导演了一出监守自盗栽赃诬陷的把戏迫使他们离开这个生活了40年的主人家,那并不应该被理解。无论是少年时代的阿米尔还是成年后移居美国的阿米尔,他无数次的为那次没有站出来自责,他有无数次机会去寻找哈桑,去弥补当年的错误,去挽回这段感情,但他没有,空有自责而没有行动反而让我更加厌恶,就算最后他在哈桑的孩子身上赎罪也弥补不了对哈桑的亏欠,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原谅。这个故事和去年网上一件很热门的事件相似,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被好心收留的室友男朋友杀害,大多数网友辱骂她的原因并不是遇害时室友没有站出来,“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一定的道理,人在害怕的时候真的可能顾不了别人,而遇害后她的所作所为让每一个国人感到心寒,她的难过在躲避甚至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为自己洗白下显得无比虚假。

      那些我们不想记起、不想承认的丑陋过去,无视、掩盖、涂抹、虚化,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他人,但只有自己知道,它永远印刻在了岁月里,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自行爬上来拷问你的灵魂,提醒你它还在。有些事情无法弥补,人也不能欺骗自己过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