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论语—有感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中学时期课本中的内容,再读时中间相隔30年时光,至今还记得老师对它的注解,意思是:一个人学了知识后经常复习或者使用,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
自小就不是灵光的孩子,老师让背那就背,死记硬背下来,还是能应付当时的考试,从没好好想过,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要放在开篇?
这次通过樊登对论语的解读,忽然明白,对个人而言,学习其实是一辈子的事,而摆正学习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非常有必要放在第一句来讲。学和习是两个状态,如何从学到习,即学到的知识,如何运用和掌握是两回事,过程中为什么不能以“喜悦”的心态来对待呢?这样一来,学习这件事就不是苦闷的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样也是开心的一件事,对于朋友的到来,会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会影响原有的生活节奏,但是有人愿意靠近你,何尝不是一件乐事,一个人如何以开放的状态来迎接合作和变化,这个心态的变化也是进步的一种表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更着重个人修为的结果。
遇事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知道了怎么办,却做不到,那么,“学而时习之”;其次,自己与外界合作的时候很痛苦,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后,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但别人还是不了解,那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生最困难的,便是避不开这些痛苦。如果我们每个人可以时刻默诵这三句话,就会发现,我们面对一切困境都能淡然处之。这些痛苦,也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就像樊登所说,用喜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些难以挣脱的痛苦,难道不是同样蕴藏着快乐吗?如果我们能够用快乐的方法来面对,那么学习的困难、合作的困难、别人不理解的愤懑,便都将迎刃而解。
看到这里,忽然有种释然的轻松,一切都决定于自己内心的状态,心态的改变影响着你看待世界的角度,结局也将随着内心的变化而改变,也许就在这些改变下,反而达到了个人内心的真正成长,更通透的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