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沉默的大多数》:我只是在沉默中猥琐地活着

2020-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君先生的书屋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都是一个沉默的人,不过也在寻求改变,在需要张嘴的时候张嘴。很多事情都需要用语言去表达,用话语去沟通,因为需要生活么。

最近常常将自己读过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以此来找寻说话的机会,不得不批评自己,嘴笨到故事也讲不明白,磕磕巴巴,一着急、说快就结巴了。沉默得太久了,久到话也不会说了。

王小波会受到很多人喜爱甚至推崇,我想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当他决定不做“沉默的大多数”的时候,已经45岁了。写完这本书的一个月后,他就因心脏猝死了。

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很多人敢于出面公开支持他的写作,或许他们出于舆论的压力,或是他们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只是当他过世后,人们才如梦初醒般,开始纷纷涌向他的精神领地。

我总是想,或许王小波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所以才在最后这段时间里,打破沉默,说句实话。看来,说实话,总是要面对相当高的代价的。

做沉默的大多数,也没什么不好。“大多数”这个词眼儿,自古以来都有着一种安全,一种可靠,一种忽略自我而甘愿平庸的态度。只要混在人群中,就什么都不怕了。做到“沉默”并不难,当一个人已经不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的时候,又有谁在乎所谓的“言论自由”呢?

而事实是,沉默的大多数们往往并不安分。在公开的场合,他们真的沉默;在私下的地方,他们比谁都能表态。他们看不惯“仅有的那几个人”,那些做着与他们行为相反事情的傻子。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必摧之。

沉默的大多数,可以极尽他们之能事,将“仅有的那几个人”渐渐地区分出来,在某一个不能被晴朗日光照到的阴暗一隅,冷漠地看着他们“出洋相”。

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对一个人有利的事物,可能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所以,人与人之间注定不是那么单纯的相互关系,而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利用关系。你可以用伪装换取我的信任,我可以用假面博取你的欢心。当彼此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一拍两散。

实际上,这并没有对谁造成所谓的“伤害”,但是在此之前不要忽略一个前提:现实社会中,人人都能做到如此的“理性”,就好比经济学中的“经纪人”假设一样,每一分子都在尽其所能地趋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这样的“强大”,用“理性”来武装自己。难免会有几个人,抱着对理想社会的美丽憧憬、对人性真善美的希望、对自己可以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而不受玷污的自信,以一片真心来面对现实生活,结果不必多说。

所剩无几的纯洁的人们,也渐渐开始明白了其中的生存法则,并说服自己同他们一样,拿着利害的小刀,在彼此的身上一丝一丝地刮取。

生活就像一个暗娼。年轻美丽的时候,你找不到她,想要花重金长有她,人家却不忠于你;等到她容颜逝去疾病缠身的时候,你到哪里都能碰见她,这个时候她已经十分廉价了,但依旧没有折扣,你不敢想象这就是你当初一心痴迷的可人儿。

我们的初衷,她早已明了。只是她,在掉进我们的胃口之后,却不知趣地继续这样下去。但一定会有人去买她的账,所以她饿不死。相反地,死去的人是那些终究也不会明白其中道理的人们——怀着懵懂的情感,想要与“生活”这个暗娼谈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生活很贱。而那些为自己精神愁苦所杀死的人,更贱。

我原以为,沉默的大多数,总是在淫笑;他们内心狂妄,自以为明白天下的一切是非道理。而上面的这些道理,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告诉我们的。我真的很佩服他们,可以活得如鱼得水,脸上却不见一抹愁云。于是,我发自内心地想要成为他们。

所以在努力了许久之后的某一天,当我碰到“仅有的那几个人”时,我会默默地低下头,暗笑他们的“愚笨”。此时,沉默的大多数都会拍拍我的肩膀,但是我知道,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接纳我。

而那时,我什么都不是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