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到兵”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2020-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金之广
文/金之广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这一歇后语,在日常生活中,常挂嘴边。
其语境,用于和对方说不清楚或对方不理解尤其是对方听不懂时。
先分析一下字面的含义。
秀才,在古代,是通过院试(也称为童试)考试的学生,属于“士”之行列,懂些四书五经。
兵,在古代,基本就是没学识不读书的一介草民,属于粗鲁莽和的代表。
一个可谓代表知识分子,一个代表鲁莽不识字的粗人。
两人相遇,一旦起冲突,一个满嘴之乎者也,一个满口脏话连篇。
一个想讲理,一个不讲理。
一个代表文明,一个代表野蛮。
由此可见,这两人,不是一类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才是真正原因。
层次不同,造成境界不同,经历不同,语言不通。
高层次的,精通低层次的,但低层次的,未必明白高层次的。
在现实生活中,层次越低,话语越多,越无意义,常常自诩,其实是无能的表现。
高层次的人,极少凯凯而谈,即使谈话,也经常和层次相同的,因彼此间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学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理解能力。
所以,当层次较低时,最好少说多做,向高手学习,向高手靠拢,学习高手的优点,学习高手的做人和做事。
高层次的人,也是从低层次开始的。只要不气馁,不自满,即使达不到高层次,起码能摆脱低层次的诸多恶习和不良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