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让多少年轻人脸红:这一届青年,真的不行吗?
知乎热搜:“为什么当下社会青年人越来越浮躁?”发人深思。
有知乎网友说:不是当下社会的青年人浮躁,每个时代都有一群浮躁的人。
确实,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不同的生活环境下,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浮躁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但作为青年,浮躁却是阻碍他们进步的罪魁祸首之一。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年轻人少了老一辈的踏实勤恳,但,年轻人也背负了老一辈人不曾背负的压力和焦虑。
为了缓解年轻人的焦虑,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以孟实的身份给青年朋友写了十二封信。
在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有关读书,恋爱,学习,选择......
虽然距离朱光潜先生写这十二封信已经过去将近百年的时间,但即使是今天再读那些信,仍觉得受益匪浅,每个青年人都应该多读几遍。
浮躁的时候,不如静下心来,就像朱光潜先生建议的那样,多读书、多独立思考、对热爱的事物抱有热情、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
01
谈读书
说到读书,并不仅仅指学习的读书,而是读课外书,中学的时候学校列了很多书单,但是真正能读完的能有几人?
推荐书目固然有很多你不喜欢读的书,但是自己主动找书读的又有多少呢?
现在的社会,上到中老年,下到中小学生,有多少在认真读书,又有多少在娱乐八卦短视频中荒废光阴呢?
朱先生在《谈读书》中的首句就发出这样的叹问:“中学生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
对于朱先生这样的发问,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惭愧的,无论是学习之余,还是工作之余,时间总是会有,但是被安排在其他琐碎的事情上罢了。
人类的学问是永不止步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却不能放弃自我精神的修养,在读书这件事上更是要从年轻时养成习惯。
朱先生在信中关于读书的方法给青年人提了两点: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有人说,一个人的气质藏在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里,青年之路尚短,不妨多读点书,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和思辨。
02
谈十字街头
“十字街头”象征着把普通人平时无法触及的思想文化一般化、民众化,然而在其转化过程中“常不免流为俗化”,添加了“许多腐败剂”。
朱先生说:“十字街头上我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
儒家的礼教,五芳斋的馄饨,是传说;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尚。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社会是专制的,是压迫的,是不容自我伸张的。比方九十九个人守贞节,你一个人偏要不贞,你固然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
可是如果九十九个人都是娼妓,你一个人偏要守贞节,你也会成为社会公敌,被人唾弃的。
因此,苏格拉底所以饮鸩,伽利略所以被教会加罪,罗曼罗兰、克罗齐、罗素所以在欧战期中被人谩骂。”
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朱光潜先生的这些话不仅仅说给青年人听,更是说给世人听。
这个世界有人开拓创新,就有人随大流,人云亦云。但在这十字街头上,能有自己选择的人,却少之又少。
如今的社会媒体,每当有一件事发生,总会涌出那么几个“带头人”,他们说这是对的,这是错的,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然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去附议,去站队,但最后谁都没赢,却输了思考。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提到,任何人都不应该将个人的思想凌驾于大众之上,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独立思想的权利。
沉默不是没有主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就如朱光潜先生在信中告诫青年人:“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青年人要勇于打破习俗,打破流俗,做个独立思考,有独立思想的人。
03
谈卢佛尔宫感想
朱先生在这封信中提及自己在巴黎卢佛尔宫看《蒙娜丽莎》时的感悟。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像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蜂拥而来,又蜂拥而去,似乎只是在观赏丽莎夫人那不知道是怀善意还是怀恶意的微笑。
这不禁让朱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
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
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朱先生所说的那种苦心和热情早已消失在人海中。
那些假期里人山人海的名胜景区中,那些网红打卡的风景里,除了拍照发朋友圈,配上几句文艺到自己都不知所云的配文,这就是当下旅游的意义了,至于欣赏和意义所在,却不得而知。
当下人的浮躁不仅仅在于青年人,学生们,学者们,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那些看《蒙娜丽莎》画像的游客们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缺少那份沉下来的心和做下去的毅力。
04
谈人生与我
人生本就是一个大的话题,每个人谈及人生时都有不同见解,不同领略。
朱先生在信中谈及他的人生态度时说:“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
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人生本来就像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戏剧,在这场戏剧中,我们每个人既是导演也是主角,朱先生从两种角度看人生,我们也能从中学习一二人生见解。
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前台,是把自己看做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朱先生说:“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高级生物,我们应该把自己看做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和草木虫鱼是具有同样地位的生物。
庄子所说的草木虫鱼是这样的:“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它们自己的生存法则,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也不追究生活是为了什么,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是目的。
做人也是这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人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至于站在后台看人生,就是看人生的善恶美丑,看人间百态,活在其中也在其中领略生活的意义。
05
结语
朱光潜先生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不止于这几封,无论你是青年还是中年,都可以去读读,这其中的道理,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鲁迅曾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
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在鲁迅先生的眼中,青年人应该是能散发光和热的,青年人应该是有力量有勇气的,而青年人也应该如此才能有所成长。
聆听前辈教诲,愿所有青年都能发光,发热,有所作为,不负先辈寄托!
作者:周瑶,精读读友会会员。在尘埃里修炼,在俗世间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