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提前看古人是怎么过冬的?
电视剧《知否》里第一集剧情就是卫小娘房里过冬的碳火不够,小桃去取被人骂了回来。
在《甄嬛传》里前期不受宠的甄嬛也是靠眉庄接济过冬的碳火。
可见在古代过冬没有碳火是很难熬的,所以才会有了“雪中送炭”这个成语。
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凉爽,很多南方城市秋季短暂到没有察觉就瞬间从夏天过渡到了冬天。
现代人可以裹着羽绒服,穿上保暖的鞋子,南方人在房间里开空调,而北方人更幸福一些,躲在有暖气的房间里还可以穿着短袖吃冰棍。
那没有羽绒服、暖宝宝,也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古人是怎么过冬的呢?
首先从过冬的衣服上来说,虽然古人没有御寒羽绒服,但他们可有贴心小棉袄。
棉袄最早被称作“襦”,“袄”的叫法是从唐代才开始出现的。也是在这个时候袄成为冬季专用的棉衣,而且当时已有了“绵袄”之称。
到了明清时代,因为棉花大量种植,棉袄成为过冬御寒的主要服装,社会上各阶层都喜欢穿棉袄,尤其是贵族妇女。
在《红楼梦》第六回中就有写到,刚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就看见王熙凤“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真可谓派头十足。
另外还有动物皮毛制成的裘衣,也是历代名流贵族用来御寒的衣物,只是因为裘衣太过珍贵,能穿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
在《甄嬛传》里华妃就为了讨太后的欢心送了太后一件狐皮大氅,被皇上一眼识别出是青海的墨狐狐皮。
除了衣物之外,古人还有和现代暖气同等作用的“炕”,现在东北农村家里都还有炕,到了晚上一家人都睡在炕上,还会睡出一身汗来呢。
到了皇宫就更奢华了,农人舍不得烧太多柴只烧一张炕就够了,而皇宫可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所住的地方。
据悉皇宫里很多寝宫的墙都是空心的,殿内地砖下面砌有纵横相通的火道,直通向殿外的地炉子。
当点燃外面的地炉子时,热气会均匀地扩散到地面与墙壁的每个角落,让整个殿堂温暖如春。
除了衣物、地暖,最便捷的取暖方式就是在房间里放火盆。
这就是为什么过冬都要碳火的原因了,如果只是烧水做饭用普通的木柴即可,可是房间火盆里却得用碳。
一来是因为木柴燃烧会有大量的烟灰产生,二来这种明火也十分不安全。
小时候冬天大人都喜欢在没有睡觉之前灌一个热水袋放进被窝里,这样等到上床的时候被窝就会很暖和。
古人不叫热水袋叫汤婆子,一般用铜或锡制成,然后外面会有布套子,在里面灌热水,用来捂脚,让人一夜暖睡到天明。
所以会有“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的说法。
古人过冬的装备也是很齐全的,要不然如同林黛玉一般弱柳扶风的女子怎么能熬过寒冷的冬季。
比起炎热潮湿的夏季,即便寒冷冬季还是格外惹人喜爱一些,打雪仗、赏雪景都是十分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