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大概念,还要重在迁移
今天听了探月学院申亮老师的线上分享,非常有启发,原本打算整理一下听课笔记,结果笔记扔在学校,凭着印象写,也算考验一下自己目前的学习能力。
一、做教育之后才懂得如何学习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习小组,她们平均年龄大概是40岁吧,明显感到自己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了,第一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如果Y在这,肯定会说我已经超过她们许多,但是我没有这样的自信。可能只是年龄上确实有点代沟。
他们听了觉得特别赞的课,在我看来简直糟糕透了,而且她们竟然还是真心实意的赞美,弄得我有些不知所措,好像自己是个外星来的。因为那节课就是堆叠了各种坚深的理论,老师想要一股脑把整个系统图景画出来,结果自然就是很难消化,学生们一边说听不懂,一边说好,在我一个小学老师看来简直是精神有问题。
这么说有点难听,但的确不合逻辑嘛。如果一节课学生都没听懂,老师是要负全责的。这不是天经地义嘛,怎么还会有人觉得老师水平高呢?这都什么年代了。
我们每天苦哈哈的研究教学,为了让学习真正的发生,遇见不理解的学生,只会说老师的"表演"水平太低。而真正的学习从来都不是老师的表演。
前面都是铺垫,其实我只是想引出,最近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差,专注力薄弱,深度思考极少,迁移能力几乎没长进。
出于练习自己学习技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才写了这篇笔记。
真是啰嗦。
二、教学要准确的提炼出大概念,然后进行迁移
这里不止是提炼概念,也包括重要的技能。
比如我们讲到生命周期,带孩子们了解了苹果树的生命周期,那么这个概念能不能迁移到其他场景,动物的生命周期,地球的生命周期行不行呢?如果我们把生命的定义泛化,一瓶饮料、一张桌子的生命周期呢?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生命周期是不是也能在一定的情景下去解读去思考呢?
只有做了充分的迁移练习,才能说孩子已经理解和掌握例了这个概念,不是从考试的角度,而是从提升思维高度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角度,他真的学会了。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前提:1、教师能准确抓住概念;2、教师自己能够迁移到丰富的场景中,继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设计学生适合的。
两件事情都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思考纬度、广博的知识面和灵活的迁移力。
为了把物理知识更好的融入项目课程,申亮老师设计了各种有趣的任务,包括基于物理知识进行推理的凶案现场,还有fly us to the moon火箭发射模型,当然还包括许多学生们自发的项目。
有时候羡慕大一些的学生经验多自发性更强,有时候庆幸小一些的孩子问不出太难的物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