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

2022-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猴得住

在一片茫茫沙海中,一轮红日在地平线的尽头缓缓升起,那光芒从暗红色慢慢转为玫瑰色、血红色,最后化为万道金光,照耀着胡八一一行人疲惫的身躯。在这金黄色的光芒下,一片古老而又恢弘的废墟呈现在众人面前,断壁残垣,各种房屋建筑歪七扭八地斜着,仿佛已经伫立了很久很久,等待着世人前来发现。此时,Shirley杨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看着眼前同照片里一模一样的景色,热泪盈眶:“这就是精绝古城,我们找到了……”

这是《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的一个片段。在小说里,主角胡八一等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找到了传说中的精绝古城。

精绝古城,这个连名字都透露着玄幻气息的遗址,真的是个真真切切存在的考古遗址吗?

回答是:真的!

自从1900年,一位名叫斯坦因的英国考古学家,从印度经过克什米尔地区进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第一次中亚探险……

中亚考古的书有很多,而考古回忆录的书却少之又少。而《热土荒丘五十年》终于弥补了这一遗憾。

从北高加索的切格姆出发,穿越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古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城,直抵帕米尔西部的巴克特里亚。单纯的考古的故事,是非常乏味的,考古毕竟不是《盗墓笔记》,亦不是《夺宝奇兵》,所以,写一本能让人保有阅读的兴致而又有着真知灼见,若再带着些幽默的考古回忆录是有难度的。读至本书的末尾,个人以为作者做到了这一点。

本书以中亚考古学的发展史,地域文明和中亚两代考古学家的青春岁月相结合为主线,串起考古发现的故事,让读者领略到考古是一门结构严谨的学科,绝非靠洛阳铲“掘出来的”。

考古发现的最大作用,正是为了对历史进行已知的验证和未知的补阙。考古学不仅仅是打开和记录,它仍然是可以充满想象的,它不是“历史的尸体”,这正是考古学迷人之处。

书中不止介绍了从古典考古发掘出的诸多遗址。让读者对中亚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更有考古学家及其师友们的趣味日常:

比如:

“考古可不是蹲在土坑里磨洋工,马松导师一天的行程安排会严格到连学霸都偷偷叫苦。

就算导师是世界闻名的考古专家,学生也会忍不住偷偷送他一个外号。

当画了三天三夜的古城遗址平面图被白蚁啃得七零八落时,谁都会被气到只想在床头痛哭。

在被导师抓到睡懒觉之前,捏着牙刷冲到考古场地需要几分钟?

未来的考古学家也会抱着偷摘的沙地西瓜,被骑毛驴的看瓜人一路狂追!

当天气变得寒冷,野外的考古学家,不要犹豫,像猫一样睡到厨房的灶台上去吧!”

每一座城市都会消失,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过去,每一个土壤断层都是一个新生文明和城市,它曾经辉煌却又可以瞬间毁灭,我们的灰飞烟灭也是我们今后将会说给后人的故事,是我们这个宇宙中的一颗星球不断发展、变化、进步所创造的多种文化与文明更迭前行的足迹。

所有的足迹正是被考古所呈现,它发现历史、书写历史、预示未来。有了考古学的多种研究才能让我们了解人从哪里来,人类行为有着怎样的关联,这是历史书所不能全面论证的,或许历史的书写都应从考古举证开始...

沧海桑田之过往,拨云见日之来时。我们会在脚下的土地上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动情故事?

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

那些尘封的中亚往事和古迹,到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又值得读者深入的思考些什么?

这一切,都将在《热土荒丘五十年》中给出答案。

每一次的考古现场。都会有所发现。而那些古物之美,钱币之古,是乃万物有灵。

物周为器。器物之上,常见匠人之心,常怀生活高意。每一件古物,每一枚钱币,都是生命的延续,不仅连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每一件古物,都是时间的沉淀……

考古学家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复原古代的社会,将发现的那些事实和现象转化成对过去有意义的解释。

中亚人类文明在遗迹,遗址中一一展现出来,它曾经是如此的辉煌,又可以瞬间的灰飞烟灭在时间的长河中。而考古就是把当初的过往故事说给我们后人来听。

史书并不会把每一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全面论证。当考古出现后,我们终于有机会了解真正的过去,了解自己,而过去,对现在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考古的意义。

考古并不是为了出土的诸多文物。他们更在乎的是挖掘出历史的遗迹,城市的规制。正因为有了考古学家们,我们才得以知道考古学的意义在于还原,在于修正,在于溯源,并最终帮我们找到我们是谁,来自哪里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