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行2】“读了再说”

2024-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正月初九,适逢同安人民的“敬天公”仪式,比春节还热闹。我们是在零点的礼花鞭炮中入睡,又在礼花鞭炮声中醒来。

来到厦门新教育学校的会场,“读了再说”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一种熟悉感平面扑来。当初欧参加“越读会”,带回了这四个字,然后用这个主题,已经连续做了多次“止语静读”活动。

上午,卢志文校长围绕“创变”,谈到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如何寻找教育中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随机的不确定性和认识的不确定性,后者又包含两种情况,未知的已知和未知的未知。我们要通过学习,缩小未知的已知,尽量避免在未知的已知领域犯错。创新和变革要解决的就是复杂系统和人性带来的问题。知者见人所未见,能者达人所不达。创新型领导一定是学习者和行动派,扮演好四种角色:远景领导者,价值领导者,变革领导者和潜能领导者,打破思维定势,找准创变落点,能够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运用思想实验反复推演方案,降低试错成本,微创新,细改进,小课题,轻变革,营造好的创变生态。

郝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读书会如何变成读书社群。我加入了两个读书社群,跟着导师节奏一月一本书。但是有点儿贪多,时间不够用,除了专家导读,自己只能泛读,理解不够。邱华国校长的主题报告《校长先读的理念目标与行动》提出了校长阅读的“五先”理念:首先、率先、优先、领先、先读书,后培训。两个目标:抬高校长认知的下限,走出低层次重复,远离常识性错误;抬高校长认知的上限,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六大行动:有书,有时,有场景,有伴,有导,有展评,最后达成共识。他还提到书籍除了精读,泛读,还可以藏读,先买来藏着,后面再读。我微微一笑,藏读太多可不是好事,我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现在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书籍,形成一个错觉:好像买回来,这本书里的精华内容就是自己的。这是病,得治。他还提到了导读的基本框架:为何推荐此书,此书地位如何,此书写了什么,个人阅读感悟,阅读特别建议,拓展阅读推荐。拿来就能用的框架,真好。

赵桂霞校长从办学方向的确立,重置系统的载体和学校运转的机制三个方面给我们导读了书籍《重置系统:高水平育人模式的学校选择》一书,详细地介绍了六个学校如何找准重置系统的切入点,将理念变为行动。学校不可复制,工具可以通用,思考框架可以借鉴。

下午止语静读三个小时。有了上午的导读,再阅读书籍《重置系统:高水平育人模式的学校选择》,确实能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晚上郝老师和我们一起座谈,倾听大家的收获,解答大家的疑惑。他说,学用转换,首先要了解成人阅读的特点,一是为用而读,二是带有阅读者的经历和背景而读,理解也不一样。我们除了问题解决式的学以致用,还要有学以致知的阅读,为兴趣而读,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乐趣,这样也可以提升实用性阅读的效果。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就要分层,根据不同老师的不同需求,同一个老师的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读不同的书籍。教师阅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指导教师共读,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家长阅读,更要分析需求,进行体系化的设计。

交流本来八点结束,差不多超时一个小时。可见今日的读书与讨论,真的是全情投入啦。

读了再说的第一层意思是,先不要说,读起来。第二层意思,读后应该说一说,有分享,有研讨,有总结。

读了再说,不止是今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