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请好好陪伴孩子,因为ta值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疏桐0071

你,可曾记得?

孩子刚出生时,各种情绪汇成一个想法:保护ta健康快乐长大。

孩子第一次喊出“baba”“mama”,你觉得这才是“人间值得”的最好诠释。

某天你恰好有时间,孩子偎在你身边不停的和对话,你发现,ta什么时候长大了?

去年六一,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给孩子的礼物早早的就包装好。

又到六一,你问孩子,儿童节想得到什么礼物?

孩子说:奥特曼、小猪佩奇、汪汪队、芭比娃娃......就这样一拍即合,这个六一对你们来说,又是个愉快的节日。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做父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容易了?如果商品全全扮演爱的礼物,那么商场是不是能偶尔充当博大的父母?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孩子,是世界上最难养的生物——给再多的爱也不嫌多。

孩子,是世界上最好养的生物——只要有爱,ta的成长中就充满奇迹。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需要陪伴。

《妈妈是超人》中,5岁半的安迪被问:“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 “不孤单,因为习惯了。”小安迪吐口而出。

听到这句话的父母,情何以堪?再看看黄圣依的反应,不难体会。

也有这样一个父亲——奥巴马,曾经说:自己最骄傲的事情,是他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从未缺席女儿的家长会。

“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一位好父亲。”

两个女儿被评价:独立、自信。更令人羡慕的,是这家人时时刻刻透露出来的幸福感。

父母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大门:

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小鸟为什么会飞?

父母是孩子与世界相处的纽带:

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和我玩?我为什么要分享?

父母就是孩子能看到的世界:

妈妈说叶子不只有绿色的,爸爸说火星上可能有生命。

没有孩子愿意独自面对充满未知的世界。

成长中的种种困惑,都需要父母的陪伴。

陪着≠陪伴。

你是这样的爸爸吗? 你是这样的妈妈吗? 你是这样的家长吗? 左or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家长?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印象深刻。他说,有次孩子需要他帮着听写。他一边给孩子听写生字词,一边习惯性的看手机。(多么熟悉的场景是不是?)

突然,孩子大哭起来,说:爸爸,你还是不要帮我了吧。樊登非常困惑,怎么了?这不是好好的吗?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他终于理解,孩子觉得爸爸并没有很专心的为他听写,他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点委屈。各种情绪涌来,不知所措孩子用哭的方式释放心中的感受。

陪伴不是和孩子在一个空间,而是和孩子同在一种状态。

《陪着≠陪伴》,视频不长,意味深长。从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点亮我们的生活,抚慰我们的疲惫,甚至给了我们身心的依靠。再从孩子的角度看看,爸爸妈妈好像一直都有自己的事……

父母的心不在焉,孩子都能感受到。陪着是不够的,给“陪着”多加点“爱”,让陪伴产生。

如何陪伴?

回到童年

和孩子这么大时,你也是个充满好奇和探索心的家伙。你需要一个亲密的伙伴,不要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不耐烦的数落,和这样的队友一起探索世界才超级好玩。

全身心投入

暂时忘记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吧,正和孩子一起做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读书、画画、捏彩泥、看动画片、踢球、弹琴……要全力以赴于你们一起做的事,感受它,享受它。

有趣,是亲子陪伴的灵魂

投入、用心的同时,变出各种花样,让同一件事有各式各样的乐趣。陪伴不是从一个人的无聊变成两个人的无趣,变得有趣很重要!

陪伴不是物质的满足、不是居高临下的看管,是快乐一起分享、悲伤一起分担,困惑一起解答。生活的仪式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餐美食,一次出行,但能称为“告白”的仪式感,是它所包含的爱!

送孩子礼物,并和ta一起分享这件礼物背后的意义,开发出最多的玩法;带孩子品尝美食,感受食物的本味,告诉孩子,你有多喜欢看ta吃东西的样子;一起出行,分享旅途中的新鲜感,听听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想法……

这个儿童节,请好好陪伴孩子,因为ta值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关注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