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历史有意思散文

令人唏嘘的“二王八司马”都有谁

2022-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传统经典学习笔记

二王八司马是唐代中期比较有名的改革集团,但是在资治通鉴的唐纪52中,把他们写的比较负面。

但是后代对她们有重新的认识和评价。

尤其是毛主席对二王八司马评价很高。

那么,二王八司马都有谁呢?


唐德宗的继位者是唐顺宗

唐德宗驾崩前,时任太子李诵已经得了中风,口不能言。

德宗突然驾崩后,宦官借口皇帝没有遗诏,要重新选定继承人,太子差点就没能继承皇位。

好在奉命写诏书的翰林学士一笔定乾坤,说太子还在,必须以太子为继承人。

太子即位后,成为唐顺宗。

顺宗因为身体不好,口不能言,因此依靠几个原来当太子时候的臣僚,来推行改革措施。

这些太子当时的臣僚,因为有两个姓王,也就是“二王”;

他们形成了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但因为种种原因,改革失败了,原因概括说来包括:

一是因为当时顺宗本身身体不好

二是改革措施又太急太过操切

三是改革派没有实质性掌握军队

四是改革派的资历尚浅、政治能力不强、斗争经验缺乏、都没有很强的政治历练

五是改革派在经济上给地方军阀和宦官保守派以口实。

下一篇文章具体分析改革和斗争历程,包括改革举措。再下一篇,具体分析这几点原因。

改革失败后,二王被贬官并死亡;

另外有八个人被贬为各州司马,在唐朝中后期司马并无具体职任,司马不亲实务,朝廷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

因此,合成“二王八司马”。

因此,二王八司马指的是唐顺宗年间推行一系列善政的一批革新派官僚士大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

其中的“二王”指王叔文、王伾。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

王伾,杭州人,善书法。

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常与东宫的侍读们谈论时事,独有王叔文的见解得到赏识。经过多年的接触,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

“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具体分别是:

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韩泰为虔州司马

韩晔为饶州司马

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陈谏为台州司马,

凌准为连州司马

程异为郴州司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