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的 5作用、4误区、3分类、6要点
记学习笔记的意义?
每个人都记录过笔记,但有趣的是,从来没有哪个学校把记录笔记当作一个课程。原因很多,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习内容、传达载体、以及学习者个人的习惯和能力的差异。
记学习笔记的5大作用
记录笔记的好处有很多:
1. 保持专注。
所谓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多一种感官的投入,让我们更好地保持专注。
2. 强化知识重点和要点。
笔记是重点知识的提纲挈领,让我们回顾时迅速把握重点。
3. 帮助记忆。
对于教材上比较抽象的知识追加生动的案例、示意图、导图等,帮助记忆效果提升。
4. 衍生观点。
通过回顾、总结、积极思考,提升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并形成记录者专属的思路。
5. 继承创新。
通过主动思考、批判质疑,寻找创新契机。在记录、传达的技术上形成升华。
image图形笔记
常见4点误区
1. 过于简单,成为一个授课目录
因为很多老师分发讲义,PPT等,记录者认为没有必要再记一次,形成了一个目录没有任何意义。
2. 什么都记,拍照式的记录
机械的复写,把所有内容一股脑的记录。甚至都影响了倾听思考,所谓拍照式的笔记。没有
3. 字迹混乱,辨认困难
尽管也进行了积极思考,可是记录自己无法辨识,影响了时候复习的效果。
4. 颜色过多,形势主义
虽然图形化笔记更为清晰的展现了关系,但过多的装饰、绘制,实质上导致了形式大于内容。版面超过3种颜色后,阅读时很难抓住核心要义,影响效率。
笔记载体
笔记的载体大致分为三种
1. 本类(纸制)
装订方式有线装或者活页,很多可以选择。笔记本的尺寸也有很多类型。小到巴掌大小,大的可以达到A3版幅。便签类(即时贴)
2. 以3M为典型的即时贴,有很多颜色和尺寸选择。最常用的仍然是淡黄色的正方型。
3. APP类
印象笔记,有道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 锤子便签……很多这类产品。非常方便收集各种媒体类型,各种来源的信息。随时记录文字、语音、图像、文件……
image传统笔记
常见笔记3个类型
根据笔记者不同的身份,学习记录内容不同,与之相适应的笔记也呈现不同的风格,以更好的适应其目的。
1. 学生笔记
关于学生笔记有很多探讨,网上也有不少类似的资源,介绍“8种”、“7种”笔记,不一而足。
(1)理科学习
康奈尔笔记最适合理科学习。笔记分为三个区域。较好地实现了记录,回想,总结三个过程。
(2)文科笔记
包括语言、历史、哲学等科目,推荐东京大学的记录方式。左侧的事实记录,通过箭头线条等工具,向右侧进行演绎、推论。上侧形成梗概和总结。
(3)卡片笔记
便于携带和检索,在查找资料时更加灵活。一卡一内容,注明摘录来源,便于论文撰写时的参考。
2. 科研笔记
(1)试验笔记
是比较珍贵的原始资料,也是科研回顾的检查时需要提呈的支撑。通常要按照实验室或者教授的统一规定购买专用的实验记录本。
特点:
(a). 装订牢固,品质优良。
(b). 记录本要按照编号排序。
(c). 记载不得留空隙的,忠实记载一切情况,包括常规操作,要按照要求进行确认、签字。
(d). 笔记本内还需要对试验方案、样本列表、原始结果进行粘贴,对试验数据专门保留,专盘专用。
(2)文献阅读笔记
通常用Endnote,Noteexpress,Zotero等文献管理工具对文献检索、标注、引用等工作。
3. 管理笔记
管理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依据战略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去伪存真,把握要点,记录关键问题,探求根本原因,推导出合理的决策。因此管理笔记是一个检验、辩论、达成结论的过程。
(1) 麦肯锡的笔记方式特别适合记载管理笔记。
(2) 思维导图的图示化笔记,也有助于把握项目整体情况,避免看问题不全面造成的严重后果。
技巧
做笔记当然也是要讲方法的,如果不得当,简单地把做笔记当成是有待完成的任务或者一种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的纸上谈兵,则大可不必浪费宝贵的时间。那么,如何做笔记,怎样才能做好学习笔记呢?
1. 挑重点来记。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需要记录的重点有以下这些:这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各大知识体系,课程中重复强调的内容,课程着重突出的知识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再其它的,就要看个人的理解能力了。
2. 学习笔记的版面
版面也是学习笔记很重要的一部分。要体现层次。
建议充分留白,类似于康奈尔笔记,或东京大学笔记,用于课后互动和总结。
时机与节奏 6个要点
笔记的记录与回顾,实际上是开始于记载之前直到掌握知识后的全过程。
1. 做好记笔记的物质准备。
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给每一项要学习的知识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或者用活页笔记本,后续分类整理。笔的颜色不应该过多。通常记录时用蓝色,课后整理时用黑色,复习回顾时再用上红色足矣。
2. 课前准备
要想把笔记规划好,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在课前做好预习。对内容框架及深度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这样会大大提高记录的效率和精度。
3. 做学习笔记时要思考为先,记录重点
理解内容更加重要,对于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要打上问号,在课中讨论或课后第一时间弄明白,不要轻易放过。对老师强调的重点,要清晰记载,通过画下划线,波浪线,打星标等方式予以明确。
4. 课后尽早回顾
学习笔记一定要尽快回顾,整理线索,总结重点,检查遗漏,实现从瞬间记忆到短时记忆的转化。做作业时要查阅再确认,加深理解。
5. 推荐Note for Note
每周定期翻阅,把重要内容更清晰简洁的誊写到另外一个笔记,把短时记忆忘记转化为永久记忆。
6. 阶段性复习
考试前,对整理好的笔记进行快速阅览确认,确认知识框架,再认知识点,增加信心。
结语
尽管有很多关于笔记记录的方法论,但并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比如,有的是视觉型、有的是表述型、有的是听觉型。每个学习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摸索适应不同内容的记录方式并灵活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