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ok

读书笔记:《MIT创新课》

2016-04-13  本文已影响601人  梅晨斐
MIT创新课: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启迪

1861年,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建了MIT。“Mens et Manus”是MIT的校训,即拉丁语的“知行合一”。

MIT先后诞生了80位诺贝尔奖得主。

MIT校友创办的公司营业收入总和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如果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可排在全球第11位。

在“二战”和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加大对自然及工程科学的投资,MIT发展十分迅速。战争期间,MIT为美国政府制造了许多威力极大的高科技武器,如与军方合作建立了美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合作研发实验室-MIT辐射实验室,研制出雷达。它被誉为“战争史上最大的合作研究机构”,并在短短5年的密集研究中获得了正常情况下需要20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如果说美国是“二战”收益最大的国家,那么MIT就是“二战”收益最大的高校。“二战”结束后,MIT继承了原辐射实验室的部分人才和仪器设备,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电子研究实验室、核能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和国家林肯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成立,使MIT迅速成为电子学、微波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学术领域的领头羊。

20世纪MIT最主要的成就当属Jay Wright Forrester领导的旋风工程,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时处理资料的“旋风计算机”(Whirlwind),并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MIT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已超过100个。例如美国国家最高机密(负责研发高科技武器)的林肯实验室、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国际尖端的多媒体实验室等。其中,较为典型的跨学科研究当属以计算机科学为背景的媒体实验室(Media Lab)。

目前,MIT的创业者越来越年轻,他们也更加青睐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公司占8%、通信产业占10%、电子行业占21%。

MIT从创新到创业一般经历7个阶段:创意阶段、技术发展阶段、商业化计划阶段、企业计划阶段、形成企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以及高速成长阶段。

MIT媒体实验室将接受赞助合作单位进行了分类,按合作紧密的程度将产业界的合作者分成了联合赞助商、联合研究赞助商、企业研究合伙人、研究生合伙四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946年,在MIT、哈佛商学院已经波士顿地区的一些商业人士共同参与下,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成立了。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公司,填补了科研成果转化到公司过程中的资本鸿沟。

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最终目的,知识的释放、共享和传播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目标。

技术转让和创业活动仅仅是教育、基础研究和传播知识使命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

一项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基础创新、工艺创新和外围创新三个阶段。

基于2003年的研究报告,中国仅有大约30%的经济增长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30%,而60%的增长来源于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的“转移效应”。而同时期美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为100%。但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数量逐渐减少,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资本投入边际回报率的递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很难持续,除非技术进步在未来的增长中做出更大贡献。所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驱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