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享纪录片《被数学选中的人》
今天我不分享文章了,我想分享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的名字叫做《被数学选中的人》。我想对我的感触也许不是特别大,但是对于一些初高中生来说就是非常棒的一部记录片了。
一位高中生看过以后说道:谨以此片献给在高二迷茫中的自己。 这部记录片他总觉得在高一没分文理之前,我们的数学老师放过前1—2集。虽然纪录片上写的日期是2021年,但他感觉它可能只是21年央视网引进的。当时他看完之后对音乐和数学的关系、费马大定理拯救自杀的人、数学能描述万物这些片段印象极深,记到现在。也是当时看完片子之后,觉得数学太有魅力了,或者说一个更恰当的词,数学很性感。 他不能特别自信地说他曾经是被数学“选中的人”。但在初高中的他数学成绩一度是帮他拉开与别人分数的利器。他的自信也是在教别人数学题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不过好景不长,高二那年他在解某道题的过程中,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和步骤来解。然后他一步一步的上溯推导,最后推导到:因为有函数,函数中的x和y值在坐标系中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接下来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有坐标系,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会怎样。带着这样他自己都搞不懂他自己为什么迷惑的疑问,去求教了数学老师。结果可想而知,加上他当时的表达能力有限,老师只是认为我他不会这道题。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太会了,这种题的套路他太明白了,只是要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来算。他向同学求助,他们同样一头雾水。他问妈妈(妈妈以前数学不错,初中他不会的难题,她都能教),她告诉他:没有原因,你掌握这个思路和套路就足够了。当时他听了以后觉得远远不够。 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这样,没有人能帮他解答当时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困惑。
伴随着从数学中开始的“为什么”,其他学科尤其是政治中的哲学部分,也开始了“为什么”之旅。最后他疯狂到追问自己“为”这个字,为什么会有那些释义,是谁给它赋予的,又为什么给它赋予这个含义。他每天看着曾经熟悉并“理解”的定理,这些曾经为他带来自信和荣誉的定理如今变得如此陌生。它们还会在无数个深夜折磨的我无法入眠,有时他会急得哭出声,搞得她也想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最后他顶不住这样的情绪压力,崩溃了……结果是选择逃避,去学了艺术。因为画画可以不用让他面对文字。
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不得不对向自己的学生推广一些数学科普书或者数学类科普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