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所爱——兮
楔子
我叫陆兮,他叫兮兮。兮兮是他的小名,我给取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我盗用了他的名字,而且并没有问过他是否愿意。
以他那个小气样儿,应该是会介意的。不过没关系,我先不告诉他。
世界上的相遇有很多种,有朋友间的,有恋人间的。在我看来,亲人之间,也是一种相遇。母子之间,当然亦如此。
无论是何种的因缘际会,他成了我的儿子,我当了他的妈妈。对于我来说,这场相遇,为此生中最美,没有之一;为生命中最重,没有之一。
何为爱?何为责任?小兮兮让我成长,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二字的涵义。
即将,小兮兮满十岁。在他人生的第一个十年中,我们相互渗透到了彼此的生命之中,不知是否是他之幸,反正,是我之幸。
即将十岁的小男子汉兮兮,请查收这份生日礼物。
出生
看着医院的检验报告,我知道,我要当妈妈了。没有影视剧中演绎的干呕桥段,也没有多么激动,我表现得很淡定。
在这之前,我并没有收到什么预兆,但也好像知道一个生命即将到来。曾经无数次想过自己得知即将当妈妈时的反应,但无一吻合。
随着腹部渐渐地鼓起,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我和这个新生命之间的互动。他实在是太调皮了,经常惹得我无法安睡。孕晚期他会经常翻身,打拳,一会儿在肚子的左边转,一会儿又跑到了右边。有时,还撑得我肚皮生疼。
那时我便暗暗决定:等他出生,我一定要好好收拾一下他。
直到我笨拙地将他拖在眼前,我才敢相信,这是我生的孩子。可我根本没看出他长得哪点像我,甚至一度怀疑医生是否抱错。
刚出生的小兮兮满身的褶皱,整体偏瘦,看上去有点丑,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可是眼神儿就像是定在了他的身上一样,久久都挪之不去。
我小心翼翼地保持一个抱娃的姿势不敢动,怕角度没对让他不舒服。老人说,刚生完孩子,不能坐太久,也不能抱太累。我只是不放心他在别处而已,他已经习惯了听着我的心跳入睡。
醒着的时候,他带着一种戒备的眼神儿看着这个世界,包括我。周围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具有挑战的。他先盯着一个地方,待判定安全后再将眼睛转到其他方向。
看了也是白看,其实刚出生的他什么都还看不清楚。可能,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他在试探,在寻求一种新的成长。毕竟,他要自己面对人生了。
出生第三天,我给他取名兮兮,是小名儿。“兮”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最多,虽然是语气助词,但必不可少。我没有奢望他以后能够成为社会上多么重要的人物,只要可以在普通的行业中拥有一席不可替代的位置就足矣。
小兮兮的身材渐渐饱满起来,精神头儿一天比一天足,哭声也一天比一天响亮。空闲之余看着抱在怀里的他,会发现一些小变化,睡觉的时候会哭,会笑,会烦躁,可能做了与妈妈相关的梦。
新手妈妈上路技术和心理都需要磨合,睡眠不足有时会让我又回到以前他还没出生的状态,以至于晃过神儿以后,要在床上摆放的一层衣服下面找出还在酣睡的娃儿。
人的成长,在于生命的动力。
“独自”生长
在反复的沟通与劝解下,奶奶终于同意待我产假结束后随我回成都,但是是有期限的,只陪伴到小兮兮断奶。
我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日期,更加珍惜与小兮兮相处的每一天。
长时间休假后再上班,再加上又惦记着家里的奶娃,我很焦虑。但有一件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写日记。如果实在没时间,就简单记录一下小兮兮的新变化,比如,吃饭的时候他流着口水连续对我笑了三次,以前是笑两次的。
小兮兮刚满八个月,就跟着奶奶回老家了。确切地说,是被奶奶带回老家了。周围的同事不乏有将孩子留在老家独自上班的,我以为与幼子分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当看见奶奶抱着小兮兮的身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时,我有一种把他抢回来的冲动。
刚分开那段时间的每一个晚上,我几乎都是被梦境惊醒的,梦里的小兮兮不是在哭,就是伸着双臂眼巴巴地看着我要我抱,一直伸着。每天早上,我都是在泪水中泡醒的。我好想他能睡在我的身旁,用肉嘟嘟的小脚丫将我踹醒,再“啊”“啊”地和我说着婴语。
唯一一点值得欣慰的,就是可以每天视频,在影像中看我的小兮兮。手机很薄,离他却很远。看着他在镜头前晃来晃去,却无法去触摸,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我。
有一天奶奶告诉我,小兮兮会叫妈妈了,我高兴得笑了。奶奶又告诉我,小兮兮对着姑姑喊妈妈。
我尽力还原着当时的场景:姑姑家的两个姐姐称呼姑姑为妈妈,小兮兮的内心已经知道姐姐们口中的“妈妈”是一个人,但他不清楚自己的妈妈是谁。稚嫩的他也希望和姐姐一样能有一个温暖的依靠,于是也跟着叫……
我的心揪着,不敢继续想下去。
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每忆及此处,我仍禁不住潸然泪下。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如果我再强大一点,是不是就不用忍受这种分离之苦?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由衷地、彻底地讨厌自己,痛恨自己的无能,平庸。如果没有能力给他更好的生活,又何必给他一次生命?我不想再继续漂了,必须要给他一个稳定的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不算太大,只要足够为他遮风挡雨就好。
我错过了小兮兮很多珍贵的成长瞬间,并且无法再重现,这是我作为妈妈最大的遗憾。
法定节假日,我是必须要往返于两地的。长时间的分隔后再见,小兮兮会对我表现出些许的生疏。他已经习惯了奶奶给他穿衣服,奶奶陪他入睡。看着他每次高兴或者失落时习惯性地扑进奶奶的怀里,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也酸酸的。
我很庆幸可以拥有一个为期十天的长假。假期中,我努力地尽着一个母亲的职责,希望小兮兮可以尽快接受我。
在那十天时间里,他渐渐地睡觉不再只依赖奶奶,我想要抱他时他不再拒绝。而最令人宽慰的,是他不再对着姑姑喊“妈妈”。
当然最难的还是休假结束我们再一次分开的时刻了。假期里感情磨合得有多好,分开的时候就有多痛苦。看我要离开,他哭得撕心裂肺,张开双臂奔向我,我却只能强忍不再看他。
多说无益,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案无疑是加快成都这边的布局——尽快把他接回身边,不再让他“独自”生长。
归来
一十八个月后,小兮兮回到了我的身边,我可以随时都能看到他了。
彼时的小兮兮两岁四个月,他第一次迈进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的大门。在这个不大的小家之中,因为这个同样不大的小人儿的入住增加了很多生气。
像其他孩子一样,小兮兮的身上带着一种隔代抚育的通用味道: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冷。南方的冬天一件打底、一件毛衣外加一件冬季普通外套就足够了,小兮兮的上身足足有五件,其中毛衣两件。
不重要不重要,我坚持对自己说,以后日日在身边,慢慢改造吧。
同样在过去的一十八个月里,除了安置了一个“家”,我还买了书,看了书,范围主要集中在心理、育儿。我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看见我曾经的伤,更不想成为伤害的实施者。
我不可爱,但或许我还可以去爱人,我想拥有这个能力,继而让自己可爱,让孩子眼中“妈妈”这个身份可爱。我需要把自己清空,再重新一点一点填满。
学习真的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面照妖镜,我看见自己的无知、狭隘、目光短浅。优秀的人有很多种光彩,而庸人则拥有同样状态的平庸。
纵然我已经做好了迎接小兮兮归来的准备,但当真正面对到处乱跑的他的时候,我依然手足无措。
我知道他捣蛋,却不知道他捣蛋的程度远超我的想象:一次意外撞见的小便破解了为何连日来垃圾袋总是沉甸甸的;已经做好准备下锅的十几个花卷,在我接完电话转个身回来后变成了揉在一起的四个;乱投的食物结果了一条已经养了好几年的锦鲤;蘸着墨水到处涂鸦;抽纸拿来浸水……
心态、情绪、交流方式无一不在考验着我,有时没有控制住就很懊悔,然后跟着他一起哭。我甚至怀疑,那些书白看了。
不可否认的是,小宝贝是很温暖的,左手刚擦干眼泪,右手也会投喂过来一口水果。我们只是还不太会和对方相处而已,我只是有些心急而已。我需要等他成长,需要等自己成长。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与上一代人的相处。两代人之所以有代沟,是因为二者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心路历程不同、文化教育不同,从而导致的处事、消费、教育观念不同,一些问题会在不经意的日常中暴露出来。
不过经过权衡以后,我把此问题排在了所有问题的最末位,能小则小,再小就化了。当前的大局是需要稳住他们,让小兮兮得以在我身边慢慢成长,其他都是小事儿。
短暂的撒欢儿几天以后,小兮兮步入了第一个约束他的社会组织——幼儿园。
暖男
上了幼儿园的小兮兮逐渐有了集体观念,什么都认为是大家的;学会了体谅家人,关心家人;此外,还会在特殊时刻里表达一下喜欢妈妈。
那年春节前,我带他去逛超市。同我喜欢逛女装一样,他最喜欢的就是逛玩具区,不管买不买,都要随便逛一下。
我见他总是流连于一款机甲玩具,便试探性的问他是否想要,准备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他边继续端详玩具边稚嫩地回答:“你就是我的礼物啊!”
那一刻,我承认我没有忍住,眼睛瞬间就红了,眼泪没有防备地噼里啪啦开始往下掉。这是我听过的最令我动容的告白,而我却偏偏愧于接受,扪心自问,我做得并不够好。
我要他长时间地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他那幼小的记忆已经暂时忘记了,并没有怪我,这更加深了我的自责。
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分离,他平日里特别地黏我,总是像个小跟屁虫一样。哪怕是我在洗澡的时候,他也要搬个小板凳在门口等我出来,然后小嘴巴像蹦豆子一样,急着和我分享他那天马行空的想法。
和小兮兮在一起的时候,我会适当给他留出一些他自己思考的空间,不打扰,不中断。
亦如,他歪歪扭扭地骑着小自行车,经常在某家的店门口徘徊,小脑袋一动不动地对着橱窗上贴着的海报。我以为他只是单纯地对图片好奇,并没有问他,也没有去催促他。
看他连续看了几次,我没忍住,终于在他又一次看时问他到底在看什么。他指着海报:“妈妈你看!她长得好像你。”
是因为海报上的人长得像妈妈才看的吗?这个小不点儿懂得不多,却知道关注妈妈,包括和妈妈长得像的人。他的世界不大,唯独装满了妈妈。
我由此明白了,为什么他上幼儿园哭闹,却还是完整地拿回了那束漂亮的手工玫瑰,将它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我。这是他对我的依赖和信任,他人无法替代。
懵懂
关于性别以及性别差异的问题,小兮兮在幼儿园期间已经充分了解了。
他在读幼儿园期间先后喜欢过两个女孩子,都是大眼睛,长睫毛,很漂亮。这种喜欢就是很单纯的那种,喜欢放学手拉手,喜欢一起做游戏,是一幅很美好可爱的画面,他们对于“喜欢”和“爱”还是很懵懂的。
上了一年级以后,小兮兮学会了很多字,也明白了一些字的意思,对于“喜欢”和“爱”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一次考试结束后,老师让把试卷带回家,要求家长看完后签字。小兮兮的卷面成绩是98分,一个小失误扣掉了2分。我没有要求他一定要考满分,所以本来是没有打算研究他试卷的,不过是扣了区区2分而已。
为了表示很重视老师要求的工作,我把试卷的正反面各扫了一遍,无意中看见了一个“爱”字。
那是一道在横线处填空题:我爱_____。
他的答案是“白**”。其中有一个字还写错了,老师给批改了过来。
我问小兮兮那个人是谁,他说是班上的一位女生。我顿时好失落,他爱的人,不应该是妈妈吗?就算不是妈妈,退而求其次,爸爸也勉强可以吧?或者,是一直带他长大的奶奶也行啊!
关键是,那个动词是“爱”,不是“喜欢”,他这么小就开始爱别人了,我的心啊,拔凉拔凉的。
于是,我试着向他解释“爱”和“喜欢”的区别,他可以喜欢和那个女孩子玩耍,但那不是爱。爱,其实是很沉重的一个字,它代表了很多,也包括责任……
我深情又自我感动地演说了半天,发现他正呆萌又无辜地看着我。我无力地笑了,笑我自己幼稚。
听老师说,班级里有些同学会传纸条,小兮兮也喜欢问男女朋友方面的问题。近水楼台,他很不凑巧地问到了我。
“妈妈,你们女孩子的待遇太好了,各个都像公主,身边有好多男孩子追。你以前也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坑。我回答“是”还是“不是”呢?又要正面回答。如果“是”,后面肯定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说“不是”,他会觉得他妈妈不够优秀。
“是呀!”我装作满脸傲娇地说。
“那你最终是怎么选择爸爸的?”
这又是一个坑,貌似不太适合一本正经的回答。也不能说是被骗的,或者说眼瞎了,不然他会觉得他爸爸不够好,所以还是交给天意吧:“扔硬币扔的!”
此后的某一天,我听见他和一起玩儿的小伙伴谈论到男女朋友的问题时说:“你知道吗?我爸爸是我妈妈赌来的。”
套路
两只眼珠滴溜乱转,再配上那几颗掩饰不住笑露出来的小狗牙,我就知道,小兮兮肯定又在使坏了。
这一点完美地继承了我的基因,这个必须得承认。因为我的同学就曾说,就怕我的眼睛转,转的结果总能让人意外。
这一招,我早就有所收敛了,使用得不那么频繁了,毕竟太明显的特征容易被人破解。但小兮兮却学会了。
七岁那年十一出行的途中,我在后排睡觉,不小心把他拼装手办的一个小零件碰给丢了。那是他那段时间比较喜欢的玩具,走到哪里都带着,眼看着玩具有了残缺,他开启了胡闹模式,非要我重新赔偿一个给他。
我只不过是弄丢了一个零件而已,就算赔偿也是赔局部的钱啊,怎么就要赔偿全部呢?这不合理啊!
但是人家说,少了半个零件都不完美了,何况是一整个。那我也不愿意再买一个新的,我只原因承担部分责任。就这么一件事情,我们两个争论了好几天,无果。
看他那无精打采的样子,碰巧有一天我心情好,就答应重新赔他一个,但是只限这一次,下不为例,并且略带高傲地自夸:“没办法,你妈妈就是这么大气!”
那张小脸儿瞬间就转晴了,马上去网上找他的同款。就在我即将付款时,他又拿走了手机,几秒钟后还给了我。他的眼睛滚动了一圈儿,露出了那副找打的笑容。看来我得有所防备。
一看金额,多了呀,幸亏我仔细了一下。他觉得既然我要赔偿,就该有赔偿的态度,怎么着也要捎带着一点利息吧,就加了一个价格没有那款贵的。
坐地起价?我略带不满地瞪大眼睛盯着他,意在质问他,怎么可以这样的耍赖?谁知他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拍着我的肩膀:“就这样吧,反正我们两个都有错,你就认了吧。”
我刚要开口说话,他又接着说:“大气!妈妈,要大气你知道吧?”随后又拍拍我的肩膀,转身而去。
然后?我就这样被套路了?
成长
小时候老人常说,小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树苗,精心地浇灌后,静待成荫。有一种满足,就是看着小兮兮慢慢长大,他的每一个变化,都足以让我高兴一阵子。
随着他年长一些,也慢慢变得操心了一些。有时送他上学,下车后不忘提醒我把后排的车窗关好。每次我都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却觉得他是在瞎操心。
可事实证明,人家不是瞎操心。就算是有他的提醒,我有时也还是忘记关了,还好停车的地址是他学校的停车场,不收费不说,还安全。
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以后,他再提醒我关窗,我都只有窃喜:果然亲生的,真了解他妈妈啊。
小兮兮了解我的还不只是这一点,他还知道我喜欢篮球。其实确切地说,是我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我喜欢看弹跳起来抢篮板的英姿,还喜欢投进三分球的那份精准。
喜欢足球的小兮兮对这点很无奈,他有时候就被我拉着去篮球场投几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在我还阳后的期间,咳得我怀疑人生。他见我情绪不好忽然拿起了篮球,要我陪他一起下去打球。我问他不是不喜欢篮球吗,他说,妈妈不是喜欢看嘛。
篮球场上,他反复练习着投篮。平时练习不够,以十投三中的准确率向我展示着他的技术。我在旁边打开手机的摄像功能,他要我把他投中的瞬间录下来,以后想看打篮球了,就在手机里看。
这意思很明显了:我表演这一次给你看,以后想看自己看视频,不要再拉着我了。一劳永逸。
投中几个球后,一只足球飞了过来,他把篮球扔给我,瞬间就跑去踢足球了。没办法,他还是喜欢足球。
小兮兮空闲时喜欢做的,就是炸厨房。他没事儿就往厨房钻,经常尝试做各种黑暗料理,然后要我做他的小白鼠。
时间长了,做起吃的来也有模有样,虽然他也只会做蛋炒饭、煎蛋。煎蛋他可以煎全熟的,还可以是糖心的。做饭这个基因到底是从哪遗传来的,我至今都没想明白,空降来的一样。
经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要我在异乡得以坚持这么久。如果说,前几年是对自由的向往,那么现在,无疑就是小兮兮。我不想让他担惊受怕,不愿让他随不安定的我颠沛流离。
他就是我的一束光,我希望他接收到我传送的,也是光。
未来,我们仍要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