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财经内参

【问经济】阿根廷为何会由发达国家变为发展中国家?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16人  锦绣岷江

先不谈阿根廷为什么会变成发展中国家,我们来回顾一下,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本文第一部分与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会被其他国家超越吗? 相同,读过的童鞋可以直接跳到“其次,我们来看看全世界有哪些发达国家。”开始读。虽然是熟悉的配方,但结论却可能出乎意料。)

按照索罗模型,人均GDP=A*(K/L)^α

其中:K 资本;L 劳动;A 技术水平;α 资本所得的比例。K/L为人均资本存量,即厂房、设备、基础设施等资本的人均拥有量。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均GDP与技术水平线性正相关,与人均资本存量的α次方线性正相关

提高储蓄率即投资率,可以提高人均资本存量K/L,即可提高人均收入。在人均资本存量很低时,依靠国内储蓄和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经济,所取得的成效会很快显现:人均资本存量迅速增加,人均GDP也就水涨船高。招商引资过后,工厂拔地而起,当地经济当然就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日本的70年代以前的高速发展,台湾的“十大建设”,和大陆遇到经济不景气就开动“铁工基”建设,都是异曲同工。

然而,因为折旧、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投资并不能无限提高人均收入。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人均资本存量很高的时候,资本折旧也会很多,每年的投资很大一部分是替换已经老旧、落后的设备,而且有一部分投资需要匹配人口的增加。所以在技术水平和储蓄率一定时,人均资本存量是有上限的,也就意味着人均收入也是有上限的。

这时候想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只能依靠技术进步。所以说经济长期发展的唯一源泉就是技术进步

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人均资本存量很低,(有技术但没工厂)可以通过投资建设,发挥出技术水平的全部潜力。战后欧洲的迅速发展,就是如此。

技术水平一定,人均资本存量已足够高,进一步的投资会是无效的。日本在90年代以后,政府无论怎样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都不可能成功。日本已经是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资本存量很高(事实上其人均资本存量依然高于美国),技术已发挥全部潜力,靠投资不可能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相反,不断累积的政府债务,倒成了问题。阿根廷的债务危机的本质也是如此,而且它的情况比日本严重得多。阿根廷的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长期没有提高,但政府不断举债,最终债台高筑。而且,与日本不同,阿根廷主要举借外债,债务的流向也主要是政府经常性开支和居民福利;而日本的绝大部分债务是国内借债,而且多是用于国土建设。很显然,阿根廷的债务不会给阿根廷带来长期回报,而且风险远远大于日本的国内债务。

技术水平很高,人均资本存量相匹配地高,这就是典型的和平安定中的发达国家了。想要发展经济只能不断地创新。比如美国在二战后的发展,可以完全由科技进步来解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人口最多的美国反而拥有最高的人均收入——因为它是科技创新的中心,它的技术水平最高。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后发国家想要追赶先发国家所需要的条件:

1. 市场经济。这是适用生产函数的前提,也即索罗模型的前提。

2. 和平、安全、稳定的环境。这是提高人均资本存量和发展科技创新的前提。

3. 鼓励国内储蓄和投资,鼓励外国直接投资。这是提高人均资本存量的方法。

4. 向发达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这是提高技术水平的方法。

能做到这几点,后发国家的经济就能飞速发展。我们的“特色市场经济”“稳定压倒一切”“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济特区”等等都是这几条的应用。日本、四小龙、中国和拉美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做法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经济起飞”的高速发展期。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因为战乱、政局不稳、储蓄率低、财政和贸易赤字、闭关锁国等问题,陷入低收入陷阱。

比起大家熟知的”中等收入陷阱“,低收入陷阱更加困扰着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在世界银行划分的低收入和中低等收入组里一直待到了2011年。

1960年以来,从低收入提高到中高等收入的国家,只有圣基茨和尼维斯、塞舌尔、马来西亚、土耳其、加蓬、马尔代夫、哥伦比亚、博茨瓦纳、中国、巴西、泰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伊朗和厄瓜多尔,进一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高收入组的经济体只有韩国、台湾地区、赤道几内亚和阿曼,其中赤道几内亚和阿曼都是产油国。全球其他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依然陷在低收入和中低等收入阶段。

1960年以来,从中等收入起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只有新加坡、香港地区、日本、波多黎各(美国海外领土)和以色列,其他的都是本来就已经很发达的欧洲国家或石油出口国。

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发展中国家就不能靠上面几条进一步追赶发达国家了,即人均GDP增长率会降到和发达国家一样的程度——长期平均2%的增长。

这是因为,你一直在学习发达国家,意味着你一定比发达国家落后。只有发达国家有了创新,你才能学过来,而学习需要时间。因为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和限制,你一定比发达国家落后至少好几年。这种亦步亦趋的技术进步,肯定不能让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时候想要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靠自己专研,发展出引领世界的创新。日本的家用电器和汽车,韩国的消费电子,台湾的半导体等,无一不是靠自主研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导致技术水平和人均收入无法进一步向发达国家收敛,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缺乏创新还会降低社会流动性。如果技术进步都是从国外学来的,那么拥有社会资本的世家在这种学习中有巨大的优势,也将享受绝大多数的经济发展的收益。而如果技术进步是由国内创新推动的,那么国内人群中努力学习、工作和研发的人将享受到大部分的发展红利。

所以,发展中国家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在满足上面4个条件的基础上,还要一个条件:不断推动自主创新。

下图比较了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日本、韩国和以色列),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拉美和东欧国家)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和人均GDP。参照对象是美国、欧元区、OECD国家。

(上图绘制了阿根廷,白俄罗斯,巴西,保加利亚,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欧元区,德国,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以色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OECD成员国,巴基斯坦,秘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西班牙,瑞士,泰国,土耳其,美国,乌拉圭和世界等共36个国家和国家集合。数据取的是从1996年到2015年,用的是现价美元,因为1996年到2015年的全球通胀水平很低,而且数据比较齐全。)

横坐标是历年人均GDP,纵坐标是历年研发支出R&D占GDP的比重。

很显然地,图中出现了两个密集区,我用黑圆圈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和研发投资都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

而成功晋升发达国家的日本、韩国、以色列,还有发展中的中国,不在这两个圆圈内。(世界银行没有提供台湾的数据。但台湾的研发开支也达到了3%,高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对他们的发展轨迹做回归(绿线),可以发现他们的研发投资和人均GDP高度相关。

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和以色列,比美国还热衷研发。中国的R&D支出超过了GDP的2%,和欧元区一个水平。比中国更舍得投入的只有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研发支出比中国高的国家有16个国家,全部是发达国家。同时,荷兰、英国、加拿大、挪威、爱尔兰、葡萄牙、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斯洛伐克、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等十几个发达国家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比中国低。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完整数据,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两个研发支出较高,分别是中国和爱沙尼亚(1.82%)。爱沙尼亚的各项发展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发达国家。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排第三名的是匈牙利,其研发支出低于1.4%。

匈牙利、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沙特、南非、智利、波兰、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泰国等国的研发支出全部都低于1.4%。它们在图中聚成一团,被框在黑圆圈中,说明两项指标都差距不大,其实算一类国家。

以比发达国家更低的研发支出,想要科技上赶上发达国家,不用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达到中高等收入以后,能高比例投入研发的国家,都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而留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的国家,研发支出都较低。所以,只要中国继续保持 和平、稳定,坚持市场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自主创新,中国肯定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

其次,我们来看看,世界上发达国家到底都有哪些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评级为“高”、世界银行标准的高收入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美国中央情报局评定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会员国和发展援助委员会(DAC)会员国等标准,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上有33个被广泛认可的发达经济体,分别为:

西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卢森堡,冰岛

中东欧: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

地中海沿岸和岛屿: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东亚: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

北美:美国,加拿大

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亚:无

中亚和西亚:无

拉丁美洲:无

非洲: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的发达经济体

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地理上是高度聚集的

再次,我们考察一下,1960年以来各国经济的增长情况。

发展得不错的国家:

1960年以来,人均实际GDP(2010年不变价美元)增长最多的经济体是:中国、韩国、博茨瓦纳、新加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博茨瓦纳的经济因为开采钻石而腾飞,而其他经济体全部都在东亚和南亚。

发展得不好的国家:

1960年以来,人均实际GDP增长最少的国家分别是:利比里亚、刚果(金)、中非、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塞内加尔、布隆迪、津巴布韦、赞比亚、塞拉利昂、乍得。全部都是非洲国家,而且不少国家这几十年间大比例负增长。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时间,东亚就没有被落下的国家

这段时间里,东亚经济发展最慢的国家要数菲律宾了。但同期菲律宾的增长也达到了160%。这样的增长在全球各国中排名中等,远远高于同期绝大部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你可以看到,如果国家的地理位置好,比如在西欧,不可能不发达,就算像欧猪五国那样作死。而如果在东亚,其经济也几乎不可能不快速增长。

在19世纪,即使是勤奋智慧的中国人,也要挨打,而热爱狂欢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竟然也能欺负非洲人、亚洲人。这自然是沾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光。

下图展示了工业革命在欧洲传播的时间和范围: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传播

(即使到了今天,工业革命最先传播到的北意大利和北西班牙依然是两国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两国内部想要独立和自治的地区)

虽然大家可能很讨厌日本,但日本就像是东亚的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然后通过雁行模式输出到地理和文化上相近的四小龙,再之后是四小虎。在改革开放初期到00年代,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的资金和技术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到今天,香港在大陆引进外资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的来说,要成为和保持发达国家,需要坚持市场经济,需要保持和平、安全和稳定的环境,需要鼓励国内储蓄和投资,鼓励外国直接投资,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更需要自主创新。

阿根廷把前三点都基本做到了。但是在第四点上,阿根廷有先天的缺陷。地理上,阿根廷与先发国家美国和西欧都较远,想要学习先发国家不容易。阿根廷的国语是西班牙语,居民主要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后裔,文化上也与西班牙和意大利接近,所以对于阿根廷来说,较为容易的学习对象是西班牙,其次是意大利。然而,先发国家中,美国最先进,英法德也较为发达,而南欧国家较为落后。如果阿根廷执着于向西班牙靠拢和学习,技术和管理上会永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如果阿根廷能与美国和英国搞好关系,技术水平会进步更快。作为比较,处于相同困境的日本的做法是,跨过太平洋,与美国搞好关系,向美国学习。地理上与欧洲大陆有区隔,语言文化上与欧洲不通,周边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的以色列也是这样做的。

而且,更大的也是更重要的差别是在第五点自主创新上。日本、以色列投入比其他发达国家多得多的资源进行自主创新。日本的研发支出水平达3.3%,以色列达4.2%,而阿根廷只有0.6%。这种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研发支出水平,在阿根廷还是发达国家的时候,不可能帮助阿根廷维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在阿根廷落后以后,也肯定不可能让阿根廷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理和文化孤立的国家,更要依靠自主创新,毕竟它难以从地理临近或语言文化相近的国家学习到先进技术:这也是为什么东亚发达国家和以色列的研发支出远远高于欧洲的最重要的原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研发支出水平很低,只有GDP的1.3%,所以只能做到跟住英法德和北欧的科技发展,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只要英法德和北欧人依然有钱来南欧晒太阳。

阿根廷的各种错误,很多国家也犯过,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事实上,它们连人种都一样:阿根廷的绝大部分居民都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移民的后裔,其语言和文化也和西班牙接近或相同。但到现在意大利依然是中等发达国家,西班牙也是初等发达国家。所以,我觉得阿根廷经济缓慢最本质的原因并不是阿根廷犯的错误,而是阿根廷的地理位置。

或许,这就是我们要建设一带一路和推动设立中日韩(+东盟)共同市场的原因吧。

PS: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会超过阿根廷。

附: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

回复评论:

拉美地区有一个法属圭亚那,被标记成蓝色,是因为它是法国的一部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经济体的列表里也并没有单列。它的政治地位和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没有区别,行政上是大区-省的建制,它和法国的关系就像夏威夷和美国的关系一样。因为法国是发达经济体,所以它自动被标记成蓝色。然而即使它受法国本土援助很多,它的人均GDP也只有1.4万美元,低于希腊和葡萄牙,和拉美的阿根廷、智利差不多;人均GNI(PPP)也只有2.1万美元,小于美国的一半。如果它作为地区单列或者从法国独立,那么它完全不符合发达经济体的标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