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朋友圈看到很感触的话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HALF_937b

前些天听朋友们说起春节拜年的事,我认真想了一下,二十多年以来竟没有过任何一次拜年经历。

我始终觉得「佳节归乡」是一个很难让我能去感同身受的伪命题,从童年到青年,自有意识以来,总辗转于难以让我产生归属感的地方。以至于回忆起过往,总让我觉察到一种破碎感。

由于那些琐碎世俗而又过分真实的东西,我被置于这里,置于那里,而后自己去到别处,又再去到别处。

从小就在思考,我应该属于哪里,但左思右想也没有答案。还好后来想通这错不在我,终于不去过分背负儿时那种「是不是因为我不是个好小孩」的负疚感了。

也没太多玄乎,要是写来就是不值一提的鸡毛一地,只不过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便是贯穿他小半辈子的心结了。

所以在我心里,总找不到「家」的具体意象。

十几岁那年生活在另一个地方,有一晚独自呆站在窗口看了两个小时的烟花,那是中秋夜,我一点儿所谓孤单难过想家的念头都没有,但我始终清晰记得那个场景。我看的也不是烟花,我目睹了对面天台一家人说说笑笑摆满一桌子月饼水果拜月亮的全程,只有祝福,竟没有艳羡。

再早几年,我则没那般豁达。没有家乡意象对于一个多思敏感低落的少年来讲,始终是一件难堪的事。

有一年独自去到一个新地方新学校,在封闭式的学校,与外界和过往旧识完全断绝了联系。

好多个夜晚难受到心悸,只能去到学校树林处来回踱步。最让我难受的是我发现,我竟不知道该用情用力去回忆哪个地方,来舒缓自己的窒息感。

这真让那时的我,手足无措。

所以长大真是一件好事,至少曾经苦思冥想追寻不得的那些,如今已如碎屑纸灰,轻轻一吹,便被卷去无影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