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小偷家族》二三事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7人  舍乙
图片来自网络

《小偷家族》这部电影的镜头克制,隐忍,冷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电影《嘉年华》,平静的镜头中压抑着万千情绪,让观众如鲠在喉,找不到发泄口。同样的类型电影《熔炉》则是将观众的情绪集中引导在校长这类施罪者身上,给我们张牙舞爪破口大骂释放情绪的机会。但是,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我即他这样简单粗暴的二分法,它的复杂和浑浊中有太多我们触摸不到的灰色地带。之前看到有人说,《小偷家族》的善是表,恶是里。确实,在前期充满温情的故事背后,是杀人,敲诈,诱拐,偷窃。但是,善恶只是社会语境下的刻板映像,没有永恒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人终究要周旋于善恶之间。善或恶,只是一念之差。人,本来就是复杂的生物体。克制,隐忍,冷静的镜头带给我们的是持久,绵长,深刻,细致的观影感受。

家庭实验: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能维持多久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色彩的整个基调基本偏暗,为数不多的明媚场景差不多都用在了家人的两次外出。一次是信代、初枝、祥太和友里一起出去“买”泳衣,另一次就是全家人一起去看海。在这两次外出中,初枝问了信代同样的问题:这样的家庭状态能否维持长久?我想,这大概也是导演心中的疑惑:什么样的羁绊更牢固?导演假借信代之口,说出了答案,“自己选择的羁绊才更牢固。”但这种乌托邦式的回答最终还是被导演否决掉了,他借信代之手建立了乌托邦式的家庭,又借她的手亲自毁了它。当信代告诉祥太的身世并鼓励他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时候,这个家庭便彻底解散了。乌托邦永远也无法融入世俗冰冷的现世,信代也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母亲,因为在其他人眼里,她只是一个诱拐犯。

信代与友里:生了孩子的人就是母亲了么

图片来自网络

当信代听到友里的妈妈后悔生下友里的时候,决定把友里带回家;在信代看到独坐在门口担心祥太的友里后,自然地感叹道:“被父母虐待的孩子,怎么会对人那么好”;信代在浴室里和友里一同分享伤疤的秘密;信代在友里的耳边告诉她:“如果说爱你,还打你,那一定是说谎;如果爱你,就会像我一样紧紧抱住你”……现在的友里不正是小时候的信代吗?我不知道信代在友里身上看到了多少自己的影子,但是,当她和友里完成颇具仪式感的行为后(烧掉友里过去的衣服),信代止不住的泪水和悲戚着实让观众动容。对友里来说,这是与过去画上句号的一次重生,对信代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重生呢?信代对血缘不屑一顾,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并一直坚信选择的羁绊更坚固,直到警察问她关于称呼的问题时,她才开始从现实的角度思考,并明白自己的“乌托邦”家庭维持不了多久。但她的一个发问却是振聋发聩:“生了孩子的人就是母亲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弗洛姆的一句话,爱是能力,不是本能。在人生漫途中,每个人都要承担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承担该角色之前,我们会有很长的学习期。我们生下来就被家人教养,学会成为子女。小学生为成为初中生做准备,初中生为成为高中生做准备,高中生为成为大学生做准备,大学生为进入社会做准备。没有人生来就是老师、建筑师、司机、公务员、设计师……每个专业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通过后期长期学习培养出来的。相应的,母亲这个社会角色只有拥有爱的能力,才能够承担她的社会责任,完成其社会职能。但是,爱是这世上最为深奥复杂的东西,没有爱,如何成为母亲?

治与信代:我们是靠心连在一起的,不是性和钱,因为我们不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当治告诉亚纪他和信代是靠心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是有些怀疑的。毕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真心的魅力远不如钱;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真心不如钱重要。生活中,有多少亲人因钱反目成仇,有多少爱人因钱生恨,更何况,他们确实缺钱。但是,随着影片进入后半段,得知更多关于信代和治的信息后,我信服了。他们杀了一直向信代施暴的前夫,治承担所有罪责入狱,保护了信代。而治,恰好是信代当时的“顾客”。影片中的三言两语,能让观众自己脑补一场大戏。不是狗血的三角恋情,而是信代和治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同蚜虫和蚂蚁。他们之间情愫的始端,应该和亚纪与顾客一样吧。

初枝:这段时间,谢谢你们了

图片来自网络

影片开端,初枝这个精明、可爱、温暖、算计的老太太形象便立住了。她是日本独居老年群体中的一份子,尽管初枝一直不相信甚至不认可她们之间的关系,但她却在这临时组成的家庭中度过了自己的最后时光。作新衣,“偷”泳衣,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火锅,听烟花……欢声笑语荡漾在这个阴泽的小房子里,她提供了房子,信代给了她一个家。在她漫长的独居生活中,这应该是她最满足、幸福的一段时光。儿孙满堂大概是每个老年人的心中愿景,没有人愿意孤独老去,心中总该有些惦记。

亚纪:陌生人的温度,好温暖

图片来自网络

在初枝按照惯例去前夫家拜访的时候,说实话,看到亚纪的照片很吃惊(这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父母对亚纪失踪的冷漠态度确实让人心寒。按照常理,儿女失踪,父母会着急地在第一时间报警,但是,亚纪的父母对外谎称自己的女儿出国留学,没有时间回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小女儿格外关注和疼爱。家长总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倾向喜爱更优秀的孩子,为什么?难道是因为优秀的孩子能带给他们好声誉吗?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亚纪父母的虚伪和做作,这是中产阶级明显的性格特征——面子比天大。想起了《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和吴慧芬这对阴阳夫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守着面子,获得利益。在《白鹿原》中,受人尊重的冷先生为了守住自己的面子,亲自熬药毒哑自己的女儿,种种行径,看的人脊背发凉。想起之前有人吐槽道,上层人士因为什么都有,下层人员因为一无所有,所以生活在这两个阶层的人是最自由、最自在的。反观生活在两者中间的人最容易患得患失,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守住自己的所有,并形成了自己独有文化。曾经有位教授给我们讲过她们夫妻的生活方式,年少胆大,直接质问“难道不觉的很虚伪吗?”教授回答道:“虚伪是一种善良”,大概是因为我一无所有,所以至今还是难以理解,不能认同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件值得津津乐道的生活状态了。亚纪的家庭生活富裕,可是她却只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温暖,颇具讽刺意味。

祥太:无声的爸爸

图片来自网络

祥太算是这个家庭中的异端分子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是基因里带的还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这个家庭与世隔绝,外界很难撼动,只有从内部瓦解。祥太就是那个松了的螺丝,他开始质疑、否定这个家庭,并推动了家庭解体的速度。让我好奇的是,祥太在离开家庭后反而变的更好了。从未上过学的孩子是怎么在短时间里适应校园环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祥太虽然在家里学习,但是与一直在学校接受学业训练的学生相比,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除非祥太天赋异禀,是个天才。)日本人信奉集体主义,排斥一切与集体不同的人和事,这导致其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显然,在学生群体中,祥太一定是那个气质最独特的人。他真的能和谐地融入校园生活而不受欺负吗?电影给出的答案是祥太不仅很好的融入了校园生活,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可见导演对祥太这个角色的偏爱。治对祥太说完话后的无声哭泣,祥太在公交车上的无声爸爸,表现出了彼此之间的心照不宣。“是的,我们打算丢到你逃走”,“其实,我是故意被抓住的”,我们难以得知话里的真假。但是,他们都在努力地让对方忘记彼此,这样,对谁都好。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王传君凭借《我不是药神》中的吕受益一角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大家对他的“吃相”津津乐道,感染力强烈地让人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对生命的渴望。在《小偷家族》中,大家分享的可乐饼,围在一起吃的火锅,盛夏的凉面和寒冬中的泡面不仅勾起了观众的食欲,还激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导演将镜头聚焦在一个由不同身份的陌生人组成的家庭中,向我们慢慢展开日本的社会景象。凛冽下的温情,让人心含暖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