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在精益求精
语文评优课终于结束了,此时坐在电脑前的我百感交集。备课讲课过程中的每一次思考,每一点尝试,每一个建议,都让我不由自主地感慨:教学,就该精益求精。
一、教学设计要精益求精
从第一次备课开始,我说过很多次“这已经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教学设计了。”但是随着每一次备课,随着每一次去不同的班级上课,随着每一次前辈们的帮听和建议,都会出现更好的教学设计。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教学设计应该是精益求精的。
有时我精益求精的可能只是某一个点的教学,例如对于理解夏天万物为什么会成长,同学们在理解万物能够成长的原因后,有一个理解本段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的设计,并利用因果关系造句。最初这部分是没有任何脚手架的前提下让学生们自己造句,但是随着课堂上同学们的沉寂,我分别为他们找了相关的图片,并让同学们依据图片的内容造句,随后又设计了学习单上的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想的更好,说得更精准。但是最后发现这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围绕中心意思写)关系并不算大,而且也偏离了六年级同学的造句要求,就删减了这部分的句子联系。
有时我精益求精的是一个面的教学。因为随着不断地讲,会觉得某个面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有时候觉得不能充分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时候觉得教学材料的选择不符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这样,随之调整一个面,增添或删减某一节,或把某个环节完全变个模样,改个面目全非。
又比如最后的拓展训练,截止最后一次,这部分改了十几遍。最初的拓展阅读只关注到了围绕中心意思写,关注到了五个不同的主体。但是课后觉得这部分的价值可以更加突出,就增添了“这样写的好处”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好处。但是最后又有一个新问题,单一文段的阅读与落实已经不能满足高年级的学习要求,且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需要扎实训练习作,所以最终删掉展阅读部分。
无独有偶,拓展阅读是为了落实学生学习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拓展练笔部分则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围绕中心意思写”。这部分最初只是根据“夏天里的成长”部分让学生体会不同季节的印象,并能围绕季节的印象,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展开描写。但是随着单元整体备课意思的增强,勾连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联系课后习作,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语文要素: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学生先学后练,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巩固。
二、预设要精益求精
本次评优展示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节课的预设要绝对充分,才能有效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处理学生的各种突然情况。
其实对于一名新手教师而言,预设部分往往是最困难的。一节成型的语文课,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问题往往不大,但是如何在课堂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通向教学目标的有梯度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很多时候,教师的目标和环节看似都很清晰,但是落实到实际课堂当中,并不能达成相应的目标。
例如本次课,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从哪儿能感受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时,我并不知道学生是否能够抓住生物的生长变化来写,所以课前我的预设比较细碎,问题也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问题,导致这个环节比较杂乱。但是随着试讲,我发现学生在这部分能够比较清晰地抓住体现变化的词语(时间词、视觉、听觉)进行表达,所以这部分依照飞快、跳跃做了比较规整的学习,最后总结是,让学生依据选段内容,全方面从时间、视觉、听觉进行总结。
又比如学完第二部分的巩固复习环节,最初我没有办法让所有的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写法,学生对于写法的落实也都是基于口头语言说出的片面的写法,并没有成系统的梳理。但是随着预设的深入,我意识到很多学生可以从板书和全篇课文中选择一两点进行总结,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归纳,我直接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和文章内容,先自己梳理,再有条理的说,最终进一步借助板书和PPT,帮助学生黑板梳理总结,PPT进一步阅读强化。
最后,在拓展练笔“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写”部分,最初仅仅是直接给学生一个中心意思,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但是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部分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选择一两个事例来写,并不能达到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的要求。所以接下来的学习中,我灵活运用初试身手的内容,围绕“戏迷爷爷”,让学生依据已有的事例选择两到三个最恰当的事例,有了这一练习的支撑,学生就能仿照戏迷爷爷的思路,从不同方面并选择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了。
这节课,从开始备课到评优课结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预设一定要做足做充分。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目标层级,充分地做足预设,明确当学生不能回答出教师期待的回答时,如何为学生搭设不同层次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到达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
三、以生为本要精益求精
本次完整的备课上课,每次别人的教导与提示都给我很多的启发,但是我本次课受到的最刷新观点的启发,就是课堂上是否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育的师范生,从学生阶段就经常被耳提面命,“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反而谨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案是我们这些新手教师的主导,所以整堂课就发展为以教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本次课,我以《夏天里的成长》为例教学生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依旧按照已有的“状态-原因-启发”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本节课,直接给学生一些指向这些词的提示和问题,这样看似是学生自己理解文章,但实际教学还是按照教案的设计完成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对于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体会。所以接下来的教学,应该摒弃这种“以学生为假主体”的假象,把真是的理解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
其次,对于课堂教学材料的取舍,也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上班到现在,我深切地意识到:一节优秀的课,精彩的教学资源必不可少。所以备课之初,我就计划着找些精彩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导入、竹子生长的视频等,并且用编辑软件编辑的“恰到好处”。的确,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处视频的播放,让我自己感觉课堂效果不错。
但是随着时间那句“你是把学生当成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了学士?还是把课堂当作展示教师的平台?”我开始反思我这两处视频教学资源的运用。第一部的视频导入,我的初衷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的兴趣。但是视频的播放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达到让学生踊跃发言的效果,所以现在想来,或许一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更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吧!
第二部分的视频有一定的震撼力,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竹子蓬勃的生机和生命力,所以这部分的视频教学资源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于这部分的教学环节要稍作改善,视频资源的利用应该以加深理解和增进朗读为目的,所以看完视频后的回读加强必不可少。如果能在看完视频后增加一个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竹子在叭叭声响里的看得见的生长,效果会更好。
最后,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容量,因为设计之初,这是一节评优-展示课,所以在教学设计当中,考虑更多的是课堂的精彩程度和新颖程度,现在站在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环节看似精彩,但是放在一起感觉走马观花,哪哪儿都不扎实。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充分做好取舍,上扎扎实实的课,给学生稳稳的提升和收获。
从开始备课到展示课结束,我感受到了无数次的温暖与帮助,师傅的教诲,前辈的指导,领导的高屋建瓴。从第一次上课到最后一次上课,我对于理解一节好课的标准在慢慢提升、慢慢清晰。我越来越能感受语文教学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精益求精,时刻谨记:语文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将永远怀着一颗谦卑之心,慢慢思考,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