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精进·自律「2」团反脆弱

读书 ,从扔书开始

2017-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高黑

记忆中,上次把书架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大约三四年以前了。不知不觉中,书架又满了,里里外外还堆了两层,一如既往,很多书没有读。

人人都有拖延症,书非借不能读也,大约最典型了,无法想象谁能幸免。

仔细回想了下,自己买书有以下几个原因:

名人、朋友推荐,比如罗辑思维,或者得到的每天一本书,受其影响,买了不少。

各大畅销榜。好奇心。

自己感觉某方面有问题时,会买很多相关的书来读,比如头段时间感觉找不到意义感,就买了很多心理学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颜如玉,其实不一定管用。知识分子的通病,就是有了问题先找书本。

工作或者生活中需要。

评估了以下,读完:读了部分:基本没读的比例大约是20:30:50。写到这里,有些难受,戳到痛处。

为什么会拖延呢?

给事情三个维度,来衡量会否拖延:

真的重要吗?

做完有回报吗?

有截止时间吗?

读书基本没有时间表,快慢取决于自己。而读书的回报除了工具类、知识查询类和小说娱乐类的以外,大量的非虚构的、以提升认知为目的的,都很难马上见效 -- 首先认知的进步就很难,其次还有个知行合一的问题 。那也就是说,其实在读虚构类图书这件事上,既没有时间表 ,也没有即时的回报,所以容易拖延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改进这个局面,当然可以使用时间管理、自我奖惩等技巧,但是我这里想探讨的是,更重要的一个话题,那些你不想读的书,对你 ,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发现大量的未读书籍主要集中在历史、哲学、政治等博雅类的闲书。而战略、经济、心理学类的,可以和自己的生活、工作紧密结合的,完成率要高不少。

很多人,包括我,都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深刻的人,但是知识浩如烟海,我们毕生也不可能穷尽一二。而思维的深刻与否,或许和读书多少并无直接关系,反而和读书的难度、深度相关性更高。更或者 ,干中学,读书对思维这件事,贡献本来就不大。也就是说,你骨子里并不相信阅读那些博雅类的书籍对生活真的有帮助,所以你的潜意识里是拒绝的。

用了一个周末,彻底把书架收拾了一遍,扔了三分之二的书:

博雅类的、哲学、历史方面的,除了自己十分喜欢的,一律扔掉 。未来靠听书和搜索引擎解决。

买来两年都不看的,一律扔掉。

看完的,彻底消化的,甚至有笔记的,以后也不打算重温的,扔。

保留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和英语原版书,其它的尽量扔。

整理书架,也是整理头脑的一个过程。其实不管做什么,都要首先想清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来,其它的,可以适度放纵,让自己过得平衡 。所以未来再买书,要防火防盗防罗胖,坚决以我为主,别人怎么可能知道你的优先级呢?

想要更好的读书,先从整理自己的书架、扔书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