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成公主进藏与我的母亲下嫁之功劳孰高
一直以来,我都很佩服我的母亲。
不必说她有着顽强的毅力,坚持36年减肥未遂而始终不放弃;她有着旺盛的体力,跟我一起逛街日行万步永远不累;她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背出家里每个人的电话号码;她有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红娘是她想开拓的第二副业(目前已有成功案例);
也不必说她是我们家最资深的收藏家,能令我们学生年代的集体照历经数次颠沛流离而光洁如新;她是我们家最巧手的姑娘,纳鞋底、织毛衣、缝棉袄,样样自己动手、丰衣度年;
单是自她嫁入我们家以来,能承袭中国自古以来“女主中馈”的传统美德,把厨房当做自己的主战场,几十年坚守岗位不下战场,精研业务乐此不疲,就已经令我深深拜服了!
毕竟,同为女儿身,我可能天然对厨房不感兴趣。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再加之海口的午后经常暴雨倾盆,我实不忍心快递小哥送餐时栉风沐雨,我家的锅都要生锈了。毕竟,疫情这一年半以来做的饭,比此前36年还要多。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昔年文成公主进藏,把中原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而我的母亲嫁入我们家,毫不夸张地说,最大的贡献有二:一是建立并发扬光大了我们家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强大的亲情凝聚力;二是带来了自己娘家原本传男不传女的中式糕点制作技术,促进了我家的经济转型,由农转商。
限于篇幅,这里主要说说第一点。
母亲在嫁入我家以前,父亲和爷爷相依为命,形影相吊,门庭冷落。两个大老爷们儿每天能做出什么精馐美馔摆上餐桌,可想而知了。
而母亲进了家门后,作为家里唯一的新妇,不待三日便要迅速转换身份,入厨洗手巧做羹汤。自此,她在那充满烟火气息的厨房里打转一直到老,从媳妇熬成婆婆。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曾写道:汤东谷语人曰:“学者须居中等屋,服下等衣,食上等食。”说人话就是:简单过日子,饕餮饱口福。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家固然不是什么钟鸣鼎食之家,但尽管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我的母亲还是用她的大智慧,在厨房里调和鼎鼐,将最简单的食材烹制出最美妙的滋味,让我们得以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餐餐饕餮饱口福。
记得那时,大鱼大肉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跻身餐桌的。平常的日子,菜园里的时蔬吃得寡淡了,母亲总有办法注入匠心和巧意,让我们百吃不厌。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是将不同的食材协调搭配,相得益彰。比如,餐桌上最不受欢迎的就是青菜了。但豆腐的加入,提升了青菜的口味,使之变得紧俏抢手,我们几个孩子都爱吃蔬菜了。还有,爷爷买回来的鱼,切块烹熟后,物以稀为贵,人多肉少,怎么办?母亲买了豆腐切块烩入其中,使之沐浴在汤汁里,也沾上了鱼的鲜美。因此豆腐也陡然身价暴涨,巧妙解决了餐桌上鱼肉供不应求的危机……
二是独辟蹊径开拓食材的“人生”第二春。湖北的夏天暑气袭人,闷热难耐,往往一到暑假,家里小孩吃饭的兴致陡然大降。而这时,自家菜园里种的西红柿,还未及色转嫣红,母亲便将那称之为酸瓜的青涩果实采摘了来。且看她是如何料理的:洗净切片,热锅放油,倒入食材,两面煎黄后,盐、酱油等其他调料一并入锅,起锅后便成为一道酸爽可口的开胃时蔬。说实话,那汤汁拌饭的味道至今想起来依然令我口舌生津。
得过最高荣誉勋章的法国大厨波古氏说过:发现一款新菜,比发现一颗新星,对人类的幸福有更大的贡献!我想,我母亲一生籍籍无名,但发明了“烩酸瓜”这款新菜傍身,被我记录于此,若能流传后世,也算对人类的幸福做出重大贡献了!
三是通过多层次加工让食材自我转化提升。正如一个好厨子做的芹菜绝对胜过坏厨子做的熊掌,我们小孩子最不爱吃的苦瓜,到了母亲手里,亦能化苦为甘。其秘籍是:苦瓜切片后先搁盐静置,待盐分将其间苦味尽数催出,入锅干煸,直至其形态由水灵转蔫萎后,淋油入锅两面煎黄,最后添入酱油并其他调料起锅。这样炒出来的苦瓜,放入口中,由微苦转为甘甜,正如我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层次丰富,别有一番风味。
美国玄学大师华特说:“杀一只鸡而没有能力将之烹好,那只鸡算是白死了”。由此观之,菜地里的每一只苦瓜都能被母亲变成餐桌上的佳肴,它们也算“死”得其所了!
而我自从十多年前离开家乡来海南求学后,就再也没吃过这样味道甘美的苦瓜了。海南人炒苦瓜讲究一个爆炒,往往苦瓜端上来,吃到嘴里不但苦不堪言,且口感生脆,总觉得吃了个寂寞。
翻看《雅舍谈吃》时,我又看到这样一段话:据说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所以我们既生而为人,也就不能免俗。然而讲究起吃来,这其中有艺术,又有科学;要天才,还要经验,尽毕生之力恐怕未必能穷其奥妙。听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就是杜威、克伯屈的讲学之所),就有好几门专研究吃的学科。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她并非出自名厨之后,也从未见她饱读食谱,但她对于美食哲学似乎无师自通。
亦或许是天生的母爱,赋予她无穷无尽的生活智慧,让她总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为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花样,用最甘美的食物对抗最艰苦的岁月!
而她躬身厨房给我们做的一日三餐,也变成对生活永远葆有热爱和乐观的信念,在我们的血管里奔流不息。如今在我们看来,“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肝凤髓方得快意?”
有的时候,对儿时家中的私房菜想念之极,我也曾买了苦瓜自己下厨,试图再现母亲的经典之作,但尝试了多次都功败垂成。如今这种味道,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寄托我那剪不断的乡情,期待每每看到这些文字时,齿颊都会再次涌起一片甘香。
其实,关于母亲在厨房这个战场取得的累累功勋,还远不止此。
前段时间,母亲突然发微信问我,小红书下载及注册账号如何操作。这让我着实大吃一惊。
此前看到母亲与她的好姐妹们在抖音上载歌载舞,歌唱美好新生活,已经让我感慨互联网真的开始全面入侵老年人的生活了。没想到,这回母亲那颗探索互联网世界的心居然要远征小红书了。
后来我才了解到,母亲下载小红书是想跟着上面的美食博主学做菜。之前在湖北老家的时候,或许是人在贫苦的时候,大多更喜爱浓烈的味道,所以此前母亲做的菜肴一般都偏浓油赤酱一些。如今举家都在广州定居了,南方的气候常年湿热,家里又有了可以继承香火的爱孙,全家人对饮食的营养和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母亲这才让我教她下载小红书,以便掌握新知,与时俱进!
看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里面有一集是介绍意大利美食的,其中这样一句解说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意大利人看来,一道美食必须满足这样三个条件,首先要愉悦人的眼睛,然后要宠幸人的鼻子,最后是犒劳人的舌头。
在我看来,一道真正的美食除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以外,还要慰藉人的心灵,链接人的情感。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