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请尊重您的孩子
被忽略的自我
上周六,带孩子去照相,在给孩子换衣服的房间里,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在哭,可能是突然来到一个满是陌生人的地方,有点害怕,他的妈妈一直安慰他:“不哭,不哭”。小男孩慢慢由哭转成哼哼唧唧的念叨:“不哭,不哭”。于是接下来好长时间一直听见小男孩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哼唧着说:“不哭,不哭”。
看到小男孩为了顺从妈妈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我不由的有些担心。
喜怒哀乐是每个人本能的情绪表达,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可以说哭本身就是他的语言,他在表达自己的诉求,表达自己的感受,可父母却硬生生的忽略掉孩子的真实感受,按自己的意愿告诉孩子,不要哭。
其实,问题不仅仅是在于让不让孩子哭,而是在于作为父母并没有去感知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孩子的感受,却将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孩子。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会存在,比如“有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有种饿是奶奶觉得你饿”,最让人担忧的是大部分的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都在追求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其实归根结底就是那个压抑太久的真实自己想要释放出来,而这个自我压抑的状态与我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作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尊重孩子自己的内心,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呢,我们不是告诉孩子你要听话,要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是应该和善而坚定的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就是你自己的感觉,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被控制的自我
在我们中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养儿防老”,“人情世故”,不像西方社会式的个体灵魂的观念,我们的“人”从出生就不属于自己,倒像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让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你得听我的,因为我是你爸妈。
前几天,一个阿姨跟我抱怨说她姑娘找了一个男朋友,她跟她爸爸非常不同意,觉得男方各个方面都不理想,配不上女儿,非得拆散他们两个,她说这都是“为了女儿好”。
这样的事情,我想每个人周围都得有几个,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是我养大的,就得听我的,从来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是因为担心孩子受委屈,走弯路,所以总是把自己所谓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不让孩子吃亏,其实,父母想多了。
父母所谓的经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经验能够完全适合另一个人,如若不然,哪来的千千万万次失败,哪来的千千万万个破碎的心,如若有用,世界早已经是宁静如水,安详一片。
父母应该明白,但凡是走入社会,没有不翻跟头,不走岔路的,谁也不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谁也没有预见未来的超能力,所以,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让他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可以走好自己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强求于人,更不必苛责自己,真正的爱是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属于任何人,让孩子做自己。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像黄磊和她的女儿一般,“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